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末班车:脑波共振禁区全文》,由网络作家“湖里浪”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表情凝固在惊恐中。雨雪中,他们的身影如同幽灵般飘过。“还有七分钟。”父亲说,“AI系统会在自毁程序完成前尝试传输核心数据。”我突然想起那枚戒指。“这是你的戒指吗?”我从口袋里拿出那枚戒指,递给他。戒指表面有一层细密的刻痕,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弱的蓝光。父亲愣住了。他小心翼翼地接过戒指,翻到内侧。那里刻着一行小字:给小夏的18岁礼物。“我从没能给你。”他轻声说。我喉咙发紧。手表显示还有5分钟。秒针走动的声音在寂静的车厢里格外清晰。“戒指里有石墨烯纳米涂层。”父亲突然说,“它能导电。”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控制台需要特定的电流才能完全关闭系统。就像王启明曾经暗示的那样,这枚戒指是最后的钥匙。外面的爆炸声越来越近。1999年的实验室正在崩塌。...
《末班车:脑波共振禁区全文》精彩片段
表情凝固在惊恐中。
雨雪中,他们的身影如同幽灵般飘过。
“还有七分钟。”
父亲说,“AI系统会在自毁程序完成前尝试传输核心数据。”
我突然想起那枚戒指。
“这是你的戒指吗?”
我从口袋里拿出那枚戒指,递给他。
戒指表面有一层细密的刻痕,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弱的蓝光。
父亲愣住了。
他小心翼翼地接过戒指,翻到内侧。
那里刻着一行小字:给小夏的18岁礼物。
“我从没能给你。”
他轻声说。
我喉咙发紧。
手表显示还有5分钟。
秒针走动的声音在寂静的车厢里格外清晰。
“戒指里有石墨烯纳米涂层。”
父亲突然说,“它能导电。”
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控制台需要特定的电流才能完全关闭系统。
就像王启明曾经暗示的那样,这枚戒指是最后的钥匙。
外面的爆炸声越来越近。
1999年的实验室正在崩塌。
雨雪中,我看到远处的建筑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这是一次单程旅行。”
父亲盯着屏幕,声音平静,“自毁程序一旦完成,时空通道会关闭。
你将无法回到2024年。”
我没说话。
“或者,我们可以终止程序。”
他转向我,“你回去,我们各自活在自己的时空里。”
我看着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你知道系统会反击。
这就是为什么你没能回来。”
父亲的沉默确认了我的猜测。
控制台上的进度条继续缓慢前进:78%...79%...我从口袋里拿出钢笔,将墨水滴在父亲的戒指上。
那些墨水在戒指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诡异地闪烁着蓝色的光。
戒指表面的刻痕开始发光,像是被激活的电路。
“纳米粒子会增强导电性。”
我解释道。
父亲惊讶地看着我:“这是你的主意?”
“从你那里学的。”
我轻声说,“你的笔记里曾提到过。”
他笑了。
眼底是藏不住的骄傲。
我陪他一起将戒指插入控制台侧面的插槽。
完美契合,像是专为此刻设计的。
戒指与插槽接触的瞬间,迸发出耀眼的蓝色火花。
屏幕闪烁了一下,随即显示:授权通过,进入终极协议。
“为什么刻着CT007?”
我突然问道。
“实验代号。”
父亲淡淡地说,“也是我的工号首字母和数字。”
控制台程序加速运行:8
弃隧道入口。
带上你父亲的东西,独自前来。”
我站在原地,手机在手中震动,屏幕亮得刺眼。
鬼使神差地,我拿起父亲的工作证,翻到背面。
那里有一串模糊的数字,我一直以为是某种工号。
现在仔细看,那竟然是地铁站一个废弃站点的坐标。
在台灯下,数字微微反光,像是被某种能量激活。
这一切,绝非巧合。
我看了眼时钟,深夜23:17。
咚。
咚。
咚。
三声心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明天同一时间,我会去那个废弃隧道。
不管那里有什么,不管要面对什么——我必须知道父亲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抚摸着那张烧焦的黑卡,心跳加速。
这张卡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尘封二十年的秘密。
父亲,你究竟陷入了什么危险?
那个“脑波共振”项目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这一切又重新找上了我?
我左手的抖动越来越明显,与灰烬中的金色粉末闪烁频率完全同步。
像是回应我的疑问,灰烬再次移动,排列成新的形状:“23:17,三次心跳,记忆觉醒。”
就在这时,父亲的工作证突然发出微弱的蓝光,上面的数字开始缓慢旋转,像是某种密码锁正在解锁...223:17。
我提着纸箱,在办公室里转了几圈。
窗外,雨点拍打着玻璃,节奏忽快忽慢。
被烧焦的黑色乘车卡现在躺在证物袋里,边缘碳化程度比昨天更深,那行显现出的日期“1999.12.31”让我心神不宁。
爸爸也是那一年失踪的。
我揉了揉手腕。
渐冻症的早期症状让我的左手频繁地颤抖。
颤抖越来越剧烈,频率稳定在40赫兹,桌上的电脑显示屏突然闪烁起来,屏幕上出现心电图般的波纹。
医生说情绪波动会加重症状,所以我平时很少提起爸爸。
但现在不一样了。
墙上的时钟指针缓慢移动,秒针在23:17处微微颤动,我的心脏突然重重跳动。
咚。
外面的闸机发出清脆的电子提示音,伴随着熟悉的地铁到站广播。
苏离穿着一件皱巴巴的黑T恤走进来,她是地铁信号工程部门的技术员,也是我唯一能信任的人。
三年前那次9号线信号故障时,是她和我一起在隧道里待了整整八小时才修复系统。
“有发现吗?”
后一条电子广播:“本线路末班车已结束运行,请乘客有序离站…”自从和苏离取得联系后,我的渐冻症状又加重了,手指的震颤频率像有规律的电磁脉冲,稳定在40赫兹。
每次发作时,周围的电子设备都会发出刺耳的电流声,显示屏上浮现出心电图般的波纹。
这地方冷得离谱。
雨夜已转为雪夜,气温骤降,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
隧道口漆黑一片,只有我随身带的LED手电筒照出一小片亮光。
手电光扫过隧道壁,墙面上的荧光涂鸦闪烁着诡异的光泽,空气中浮现出细密的脑电波图案,蓝光闪烁。
远处,铁轨传来微弱的震动,像是有什么重物在移动。
“确定要进去?
安防系统显示这段隧道的监控视频每晚23:17会自动删除。”
苏离站在我身边,她的左腿义肢在黑暗中泛着金属冷光,随着她的移动发出轻微的机械运转声。
我点点头。
手又抖了一下,频率正好40赫兹。
手电筒的灯光随之闪烁,发出刺耳的电流声。
“那条末班车失踪之后,监控摄像头拍到的画面都指向这里。”
苏离皱眉:“但这条隧道早就封闭了。”
“正是因为如此。”
我深吸一口气,“这里很可能是1999年那个实验的核心区域。”
走进隧道几米,空气中立刻弥漫起一股臭氧的味道。
刺鼻,像电线短路后的气味。
苏离的义肢突然发出轻微的嗡鸣声,震动频率和我手部的震颤完全吻合——40赫兹。
“你的手...”苏离注意到我的异常。
“没事,老毛病了。”
我撒了个谎,将电磁探测器打开。
探测器指针立刻疯狂摆动,显示屏上闪烁着不稳定的数值。
这里的电磁场强度异常高,远超正常环境下的数值。
更奇怪的是,电磁脉冲的频率稳定在40赫兹,与我手部震颤完全同步。
隧道深处,铁轨的震动频率似乎也与这一数值共振。
“有什么发现吗?”
苏离问。
我盯着墙上的涂鸦,用手电筒照亮它:“看这个。”
涂鸦是一串数字:1999.12.31。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被人刻意刮除了。
我拍下照片,用手机上的图像修复软件处理,模糊地看到:“脑波共振需同步...”后面的字迹已经无法辨认。
突然,我的手电
表,荧光指针指向:23:17。
门的另一边,那个末班车的真相正等着我...4我盯着手中发抖的记忆卡,频率稳定在40赫兹。
地铁站的广播声在耳边回响,夹杂着铁轨的震动声,与我的手部震颤形成诡异的共鸣。
太阳穴突突跳着疼,像是有人在我脑子里敲鼓。
窗外的雨已经变成了雪,打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这个地方闻起来像消毒水和铁锈的混合物,刺得我眼睛发酸。
空气中飘浮着细小的蓝色光粒,随着我的呼吸节奏缓缓流动。
13区的入口比我想象中简单。
一道厚重的钢门,嵌在混凝土墙里。
旁边是一个虹膜扫描仪,红光微微闪烁,与我的手部震颤频率同步。
“你确定要进去?”
苏离站在我身后问。
她的左腿义肢发出轻微的震动声,频率和我手部的震颤一模一样。
我注意到她的义肢上有一道新的刻痕,像是被什么锋利的东西划过。
“必须进去。”
我咬了咬牙。
将父亲的虹膜记录装入隐形眼镜并不难。
难的是面对可能等在里面的真相。
我凑近扫描仪。
红光扫过我的眼睛。
“身份验证成功:林国栋。
欢迎回来。”
机械女声响起,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电流杂音。
厚重的钢门缓缓滑开。
一股冷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臭氧味。
我和苏离对视一眼,走了进去。
灯光自动亮起,电子设备发出轻微的嗡鸣,显示屏上浮现出心电图般的波纹。
空气中飘浮的蓝色光粒突然变得密集,组成一个模糊的人脸轮廓。
“天啊...”苏离的声音颤抖。
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实验室。
中央是一个透明的玻璃穹顶,下面摆着十几张金属床。
床上空无一人,但床边的生命监测仪还在运转,发出规律的“滴答”声。
墙上挂满了脑波图谱。
密密麻麻的线条,像某种诡异的艺术品,在空气中若隐若现地闪烁着蓝光。
我注意到其中一张图谱上标注着“李梦”的名字,线条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韵律。
“这里...”我喃喃道。
“是个人体实验室。”
一个男声从背后传来。
我猛地转身。
一个戴着蓝色手套的男人站在门口。
他很瘦,眼睛深陷,看起来几天没睡。
他的目光落在我颤抖的双手上,若有所思。
“你是谁?
我问。
她把平板电脑丢在桌上。
“看看这个。”
我的左手抖动频率突然加快,稳定在40赫兹。
平板屏幕上的图像随之闪烁,显示的是乘车卡的电磁波扫描图。
空气中似乎浮现出细密的脑电波图案,闪烁着诡异的蓝光,像某种全息投影。
隐约间,我听到远处铁轨的震动声,仿佛有列车正在靠近。
咚。
我皱起眉头。
“这些点状的波纹是什么?”
“特斯拉线圈的放电痕迹,和你父亲笔记里的电路图一模一样。”
苏离指着几个亮点,“这卡不是普通的乘车卡,它内置了微型电磁发生装置。
我碰它时,耳边会出现奇怪的嗡鸣,就像信号干扰。”
她打开一段监控视频,画面显示那三名乘客下车前,都盯着同一个方向,然后像提线木偶般同步移动。
雨滴敲打窗户的节奏似乎也变成了40赫兹。
我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触发条件呢?”
“当人体某种波动达到40赫兹时。”
她敲了敲屏幕,“就像你手现在的颤抖频率。”
“所以乘客们消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被某种方式干扰了?”
我紧握拳头,指甲陷进掌心,左手的抖动让桌上的台灯闪烁不定,投射到墙上的影子像是在跳动的符号。
苏离点点头。
“更可怕的是,我在卡内找到了编码序列,它会与某个基站同步。”
“什么基站?”
“不知道。
但我从这卡里提取到一段损坏的数据流。”
她滑动屏幕,空气中再次浮现出一段发光的脑电波图案,随后变形成文字:“1999年基站”和“记忆篡改”。
咚。
三声心跳过后,我的左手剧烈抖动,桌上的显示器突然闪出一行代码,又迅速消失。
外面的雨声渐小,天气预报显示气温正在骤降。
苏离注意到了,递给我一瓶水。
“你还好吗?”
“我需要去隧道看看。”
我深吸一口气,控制住情绪。
雨水已转为细密的雪花,夜晚的废弃隧道比我想象的要阴森。
我们用手电筒照着墙壁,隐约听见远处传来地铁车厢与轨道摩擦的金属声响。
发现了一些荧光涂鸦。
大部分已经模糊不清,但有一小段被人为刮除了。
“奇怪。”
苏离拿出手机,打开一个自制的光谱扫描程序,“这里的涂料在特定光照下会显现。”
蓝光照射在墙面上,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