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清白的机会!
如果能通过博物馆这条正规渠道去调查……但这也意味着,他可能需要暴露一些自己无法解释的信息来源。
他看了看手中那支安静躺着的“若水”毛笔。
第四章:翻译官的抉择与倾听的责任“王主任,” 苏铭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我对柳若水先生和那段往事,确实……知道一些可能未被公开的细节。”
“哦?
太好了!”
王主任的语气有些激动,“苏先生,您方便来我们中心详谈吗?
这对于我们研究民国美术史和厘清一些历史疑问非常有帮助!”
“可以。
不过……” 苏铭犹豫了一下,“我了解到的信息,来源可能有些……特殊。
我希望能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交流。”
“没问题!
您放心!”
挂了电话,苏铭看着那支毛笔,心情复杂。
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是对是错。
但他感觉,既然他“听”到了柳若水的冤屈,或许就应该做点什么。
这个能力,不仅仅是用来捡漏的,它还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第二天,苏铭带着那支“若水”毛笔,来到了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中心。
王主任是一位看起来非常儒雅、严谨的老学者。
他将苏铭请到一间安静的会客室。
苏铭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能力,那太匪夷所思了。
他选择了一种更委婉的方式。
“王主任,关于柳若水先生的冤案,我了解到的情况,来自于……一些非常私人的、可以说是柳先生后人辗转流传下来的……一些口述和残存的笔记。”
他半真半假地编造着,“据说,当年贾某是为了打压柳先生,故意将一幅他自己收藏的《溪山行旅图》仿品藏匿起来,然后诬陷柳先生盗窃。”
“仿品?”
王主任敏锐地抓住了重点,“贾先生捐赠的手稿里,一直坚称那是宋代真迹。
我们库房里也确实收藏着那幅据说是失而复得的《溪山行旅图》,一直作为重要藏品。
您确定是仿品?”
“根据我得到的‘信息’,” 苏铭加重了语气,“那确实是一幅仿品。
而且,据说真正的藏匿地点,就在贾先生老宅的书房,一个隐蔽的暗格里。”
王主任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苏先生,您说的这些……可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苏铭沉默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