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电话,核实一些关于顾城生前人际关系和经济状况的细节。
我当然是继续扮演那个“被蒙蔽的受害者”,提供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信息。
比如,“好像听阿城提过他老家那边有个远房表弟,长得跟他有点像,但很多年没联系了,具体叫什么我也不清楚……”又比如,“他之前好像是找过私家侦探,但具体查什么,我也不知道,他神神秘秘的……”总之,就是不停地往顾城“心机深沉、早有预谋”的人设上添砖加瓦。
没过多久,我隐约听到一些风声。
据说,警方通过排查,真的找到了那具男尸的真实身份!
死者姓张,确实是顾城老家那边的一个远房亲戚,跟顾城有那么点血缘关系,长相也有几分相似。
更关键的是,这个姓张的有犯罪前科,社会关系复杂,最近也处于失踪状态,并且生前和顾城有过密切的经济往来和联系!
这简直是……天助我也!
所有的证据链,似乎都指向了一个新的故事版本:顾城因为债务缠身或参与了某些非法活动,与他的远房亲戚兼同伙张某产生矛盾,最终杀人灭口,并试图利用张某的尸体制造自己死亡的假象,然后携款潜逃。
或者,是两人内讧,顾城被反杀后抛尸,而张某也因为其他原因失踪或死亡。
总之,我暂时安全了。
11知乎提问:为什么刑侦剧里的老警察,直觉总是那么准?
他们是开了天眼吗?
可能不是天眼,是经验+细节观察+该死的责任心。
就在我以为自己可以暂时松口气,甚至开始盘算着等风头过去,找个机会把花园里的“东西”处理掉的时候。
危机悄无声息地逼近。
陈警官那个老狐狸,果然没有那么容易被糊弄。
虽然“替身理论”和张某的出现,让案件有了新的侦破方向,甚至局里有些年轻警察已经开始着手调查顾城和张某的社会关系网以及资金流向了。
但陈警官,并没有完全放下对我的怀疑。
后来我才知道,他一直觉得我的反应太平静了。
无论是最初得知“噩耗”时的悲伤,还是在停尸间“认尸”时的崩溃,亦或是在得知“替身”真相后的震惊和愤怒,都显得……太像在演戏了。
尤其是,我提出“替身理论”的速度太快,逻辑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