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文艺,没有你安静,也不会拍照,可他在下雨时会给我撑伞,在我焦虑时陪我失眠。
他不是你。
但我已经不需要你了。
我爱过你,很深,很痛。
但现在,我更爱我自己。
再见了,沈屿。
这封信,不寄出,只留给十七岁的我自己。
——季棠她关掉电脑,把信导出打印出来,折成一封,走到后山的那棵老樱花树下。
那是文艺社春游合影的地方,是沈屿第一次拉她入镜的地方。
她挖了一个小坑,把信埋进去。
风吹过,落下几片旧叶。
她轻轻道了一声:“青春,再见。”
多年后,某个春天,她带着女儿回到老校区。
孩子问她:“妈妈,你以前也在这里上学吗?”
她笑着点头,眼神温柔。
“是啊,那时候我也有个喜欢拍照的朋友。”
“后来呢?”
孩子问。
她沉默片刻,蹲下来替她系好鞋带,轻声说:“后来他走了,我长大了。”
(全文完)5 后记有些人,注定只能在你生命的某个片段出现,成为那段时光最深刻的印记。
而你,不一定会有机会跟他们好好告别。
**《如果那年你没走》**这个故事,源于一种深刻的遗憾——我们总是在青春岁月里错过太多,错过了表白的勇气,错过了最后的一句话,错过了本该珍惜的那个人。
而那种错过,不仅仅是在告别的瞬间,它会在你的一生中悄无声息地蔓延,成为一种无法愈合的痛。
沈屿和季棠的故事,或许只是千千万万青春故事中的一段。
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结局,但它却真切地展现了那种深埋心底、永远无法抚平的遗憾。
那种在最美好的年纪里,遇到一个最对的人,却没有勇气说出口的痛。
也许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柔软、最难忘的部分。
写这篇故事的时候,我也常常思考:我们能不能真的放下过去,放下那些未曾实现的梦想和无法再回头的选择?
我们能不能在离别后,依然心存感激,带着对生活的温柔与勇气,继续走下去?
有时候,放下并不代表遗忘,而是带着一份从容和宽容,继续前行。
在季棠的故事里,她学会了与过去和解,也学会了如何去拥抱未来。
她从沈屿的背影中走出,最终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我们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