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老周的豆腐担子李叔福贵结局+番外

第21章

发表时间: 2025-04-11
回的改良品种,却依然遵循着“七分沉三分浮”的老规矩。

他推起磨盘,这次没数圈数,只是感受着磨盘在掌下的震动——那震动里,有太爷爷的梆子腔,有父亲的咳嗽声,有老伴的笑声,有小雨的直播声,有小铃铛的实验数据声,层层叠叠,却又和谐共生。

巷子深处传来更声,敲着“立夏秤人”的调子。

老周望着磨盘上转动的光影,忽然觉得,所谓传承,其实就像这石磨里的豆浆,在时光的锅里熬煮,不断加入新的豆子,却始终留着最初的豆香。

那些年轻的掌心,那些现代的仪器,那些直播间的弹幕,都是豆子的魂在新时代的化身,让老手艺在立夏的热风里,抽枝发芽,开枝散叶。

晨露凝结在磨盘边缘,老周用手指蘸着画了个圈,圈住父亲的“福”字和小雨的“雨”字。

东边的天际泛起鱼肚白,传习所的木门“吱呀”打开,第一波学员带着露水来了,小铃铛的玻璃珠在辫梢闪着光,小雨的直播灯亮起,照亮了石磨盘上的新刻痕——那是昨夜大学生们偷偷刻的,在父亲的“福”字周围,环绕着无数个小小的“福”,像星星簇拥着月亮。

立夏的风掠过巷口,带着麦香和豆腥气,吹得传习所的木牌轻轻摇晃。

老周看着磨盘再次转动,忽然笑了——这磨盘,终究是活的,在五代人的掌纹里,在新时代的晨光里,在每个接过木把手的人眼中,永远新鲜,永远滚烫。

第十章重阳的菊香漫进巷子时,传习所的门楣新挂了块鎏金牌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老周摸着匾上的漆,粗糙的指腹划过“周福贵”三个字,忽然想起五十年前在公社刻木牌,手一抖在“福”字上多划了道,老伴笑他“福气多到冒尖”。

此刻匾下的石磨盘被秋阳晒得发亮,磨眼处嵌着小铃铛用树脂封的玻璃珠,像颗凝固的时光琥珀。

卯时三刻的传习课格外热闹。

老周退到槐树下,看小雨给外国研学团演示“霜降豆干”的晒制,她袖口的磨盘刺绣在逆光里泛着金线,正是用老伴的红头绳绣的。

小铃铛蹲在竹匾旁,用手机扫描豆干上的二维码,屏幕跳出3D建模的磨盘转动动画,配着老周的方言解说:“晒豆干要翻九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