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还刺激。
确定了“行刑者”,下一步就是获取和培育。
这对我来说,不算太难。
<5 秘密培育我以“研究稀有昆虫蜕皮激素”的名义,通过一个不太常规的国际标本交换渠道,联系上了一位在南美进行田野调查的老同学。
几封邮件往来,加上一点“学术赞助费”,没过多久,一个可以通过海关的研究性生物标本包裹,就悄无声息地抵达了我的手中。
这里面除了那些比较常见的动植物,还夹杂着几枚比芝麻还小的虫卵,以及一些用于初步孵化的寄主植物样本。
接下来,就是秘密培育。
那个被老王破坏过的培育室,现在成了我的秘密基地。
我加固了门窗,安装了隐蔽的监控,确保万无一失。
恒温箱、加湿器、光照灯……所有设备都调整到最适合“裁决夜蛾”幼虫生长的参数。
模拟南美雨林深处的微环境,比我布置自己的卧室还用心。
每天,我像照顾绝世珍宝一样,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从虫卵孵化出比线头还细小的幼虫,到它们一天天长大,体表的刺毛也愈发浓密。
这个过程需要极度的耐心和专业知识。
温度偏差一度,湿度稍有不对,或者食物供给稍有差池,这些脆弱的小生命就可能夭折。
我的情绪,也随着它们的生长而变得愈发冷静和专注。
每一次喂食,每一次清理培养皿,都像是在进行某种神圣而黑暗的仪式。
我不再感到愤怒,不再感到无力。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掌控感。
我在创造着新生命,抚养着新生命,而这些新生命的使命,是终结另一个生命。
每一次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数据,都像是在为老王的死亡倒计时,敲下精准的秒针。
我确保这一切操作都没有留下任何异常记录。
采购设备的款项,混杂在正常的科研经费里。
与老同学的邮件往来,看起来也就像是普通的学术交流。
我,林知,正在从一个科学家,变成一个阴影里的掠食者。
“行刑者”在秘密成长,而对“目标”的研究,也同步展开。
我开始像研究某种具有特殊习性的昆虫一样,精密地观察和记录老王的生活。
他那扇几乎从不拉窗帘的窗户,成了我的天然观察哨。
我用高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