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晴陈玉兰的其他类型小说《不曾失去的亲情:长姐如母苏晴陈玉兰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秃头啊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车票120元,馒头钱15元”,字迹被水痕晕染,像落过泪;2018年:“小晴结婚红包30000元,自己买药钱——划掉”,划掉的字迹下,偷偷写着“忍忍就好”。最后一页是2024年的字迹,歪歪扭扭像孩子的涂鸦:**“小晴生孩子要用的钱,提前存好。”**旁边画着婴儿抱着银镯,镯子上写着“平安”。阳光穿过阳台的晾晒衣物,陈玉兰正抱着外孙女晒太阳,玉镯在婴儿笑声中闪烁。“小宝贝,这是外婆的镯子,”她轻轻摇晃手腕,“外婆的妈妈留给外婆,外婆再留给你妈妈,以后你妈妈传给你。”苏晴靠在门框上,看见大姐的背更驼了,可怀里的婴儿正抓着她的手指,像极了当年她抓着大姐的衣角。那些年的争吵、误解、辛酸,此刻都化作阳台上的阳光,温暖而柔和。当陈玉兰唤她“来抱抱孩...
《不曾失去的亲情:长姐如母苏晴陈玉兰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车票 120 元,馒头钱 15 元”,字迹被水痕晕染,像落过泪;2018 年:“小晴结婚红包 30000 元,自己买药钱 —— 划掉”,划掉的字迹下,偷偷写着 “忍忍就好”。
最后一页是 2024 年的字迹,歪歪扭扭像孩子的涂鸦:**“小晴生孩子要用的钱,提前存好。”
** 旁边画着婴儿抱着银镯,镯子上写着 “平安”。
阳光穿过阳台的晾晒衣物,陈玉兰正抱着外孙女晒太阳,玉镯在婴儿笑声中闪烁。
“小宝贝,这是外婆的镯子,” 她轻轻摇晃手腕,“外婆的妈妈留给外婆,外婆再留给你妈妈,以后你妈妈传给你。”
苏晴靠在门框上,看见大姐的背更驼了,可怀里的婴儿正抓着她的手指,像极了当年她抓着大姐的衣角。
那些年的争吵、误解、辛酸,此刻都化作阳台上的阳光,温暖而柔和。
当陈玉兰唤她 “来抱抱孩子” 时,苏晴接过女儿的瞬间,终于明白 ——传承的从来不是镯子,而是藏在血脉里的爱。
是母亲临终前的托付,是大姐三十年如一日的守护,是无论岁月如何冲刷,都永远温热的羁绊。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母亲在天之灵的低语,见证着两代人的爱,在时光里酿成永不褪色的琥珀。
终章:长姐如母2030 年,陈玉兰的床头挂着外孙女的画作:两个牵着手的人,一个戴着玉镯,一个戴着银镯,旁边写着 “妈妈的妈妈”。
她摸着画框,笑得像个孩子:“小羽说,这是外婆和妈妈。”
苏晴看着那幅画,突然想起 1990 年的冬天,大姐抱着她看电影,银幕的光映在两人脸上,那时她不知道,这个比自己大十五岁的姐姐,会用一生来诠释 “母亲” 的含义。
深夜,苏晴给大姐揉腿,发现她脚踝处新增的老年斑,像落在雪地上的梅花。
“姐,等小羽长大了,让她带你去旅游。”
陈玉兰摇头,目光停在墙上的全家福 —— 张建军站在后排,苏晴抱着女儿,而她坐在中间,镯子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哪儿也不去,” 她轻轻说,“守着你们,就是最好的日子。”
窗外,梧桐又落新叶。
苏晴看着大姐鬓角的白发,突然想
开台灯:“老毛病了,电厂那几年吸了太多粉尘。”
灯光下,她的影子投在墙上,比去年瘦了一圈,肩胛骨突出,像片随时会被风吹走的落叶。
“还记得 2001 年吗?”
陈玉兰突然说,“在呼和浩特的小旅馆,你说‘大姐,等我上班了,带你去旅游’。”
她从抽屉里拿出本相册,翻到泛黄的一页:苏晴穿着电厂制服,站在宿舍门口,身后是陈玉兰用旧窗帘改的门帘。
“后来你真的带我去了北戴河。”
陈玉兰指着另一张照片,她站在海边,笑得像个孩子,“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大海。”
苏晴再也忍不住,扑进她怀里。
大姐的怀抱还是那么暖,却瘦得硌人。
她想起大姐常说的话:“小晴,大姐不盼你大富大贵,只盼你别像大姐一样,被生活压弯了腰。”
六、岁月长流2020 年春节,厨房的煤炉咕嘟咕嘟煮着中药,陈玉兰的咳嗽声混着药香飘进客厅。
苏晴站在门框边,看着大姐佝偻着背搅动药罐,蒸汽在她鬓角凝结成水珠,顺着新添的皱纹滑落。
那张体检报告被她折成小块,紧紧攥在手心,“早期肺纤维化” 的诊断像根细针扎在视网膜上。
“小晴,来尝尝丸子。”
陈玉兰端出青瓷盘,炸丸子的油香裹着葱花味扑面而来。
苏晴咬下一口,肉馅里的姜末硌着牙 —— 大姐总记得她不爱吃姜,却在剁馅时偷偷加一点点,说驱寒。
热油溅在大姐手背上,她却像没知觉似的,笑着吹凉盘子:“慢些吃,锅里还有。”
蒸汽模糊了苏晴的视线。
1990 年的冬天突然涌来:母亲的棺木停在堂屋,十岁的她缩在被窝里哭哑了嗓子,十九岁的大姐端着一碗葱花面推门进来,面条上的煎蛋煎得半焦,边缘卷着金黄的脆边。
“吃吧,吃完了大姐带你去看电影。”
那时大姐的手还很光滑,袖口却磨出了毛边,那是她把校服改小给苏晴穿留下的痕迹。
除夕夜,防盗门敲响时,张建军正蹲在地上给苏晴揉脚。
他慌忙起身,怀里的水果差点掉在地上,保温桶里的银耳羹还冒着热气。
“阿姨,这是给您买的保暖袜。”
他搓着冻红的耳朵,袜子包装上印着防滑底纹,“我看您冬天总穿旧棉鞋……”陈玉
没人疼她。”
最后一页是母亲临终前的字迹,笔尖颤抖得几乎认不清:“玉兰,妈对不起你。
小晴是你的妹妹,却让你当了一辈子的妈。
如果有下辈子,妈希望你为自己活一次,别再当谁的天。”
苏晴抬头,看见陈玉兰端着菊花茶站在门口,杯壁上凝着水珠,顺着她手背上的烫疤滑落。
那些年熬中药、热牛奶留下的印记,此刻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粉。
“小晴,有些事,大姐一直没告诉你。”
她坐下时,沙发发出轻微的吱呀,像时光在叹息,“你爸去世那年,深圳有个电子厂招女工,工资是电厂的三倍。”
她撩起鬓发,耳后疤痕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我收拾好行李又放下,怕你放学回家看见冷锅冷灶,怕你被同学笑话没有妈。”
窗外,梧桐叶沙沙擦过纱窗。
苏晴突然想起,每次她喊 “大姐”,陈玉兰眼中闪过的那丝复杂 —— 是姐姐的温柔,是母亲的牵挂,更是被岁月压弯的脊梁。
“姐,” 她突然抓住那双粗糙的手,“以后,换我护着你。”
陈玉兰愣住了,继而笑了,笑容里有母亲当年给她扎辫子时的温柔,有三十年风雨后的释然。
阳光穿过窗棂,在两代人的镯子上镀了层金边,恍若时光在此刻轻轻打了个结。
八、银镯的重量2023 年深秋,省医院的走廊飘着消毒水的气味。
苏晴攥着 CT 报告,指节泛白。
“早期肺纤维化,与长期粉尘暴露有关。”
医生的话在耳边回荡,她想起 2001 年在水泥厂宿舍,大姐总在咳嗽时躲到阳台,说 “粉尘吸多了,咳嗽两声没事”,却在她睡着后,对着月光数自己攒的零钱。
病房里,陈玉兰靠在床头,玉镯滑到肘部,露出小臂上密集的烫疤。
那些深浅不一的印记,是 1995 年熬中药时打翻砂锅,是 2003 年蒸年糕时蒸汽灼伤,是 2015 年给苏晴热牛奶时留下的纪念。
“还记得你第一次学做饭吗?”
她伸手替苏晴擦掉眼泪,指尖的温度像旧时光的余温,“油烧糊了就哭,我跑过去关煤气,胳膊碰到热锅,疼得半夜用凉水泡着,却骗你说‘大姐皮厚’。”
张建军推门进来,保温桶里的梨汤冒着热气。
他蹲
在床边,小心地吹凉汤勺,手腕上的膏药贴着后颈 —— 那是上周搬货时扭伤的。
曾经被大姐反对的男人,如今会在凌晨三点起来熬中药,会把药盒按早中晚分类,会偷偷记下大姐所有的忌口。
“阿姨,喝口汤吧。”
他的声音轻得像哄孩子,陈玉兰突然红了眼眶:“建军,当年我不该反对你们结婚。”
张建军摇头,指尖摩挲着保温桶边缘:“是我没本事,让小晴跟着吃苦。”
他低头时,苏晴看见他发间的白发 —— 三十岁的人,鬓角已染风霜。
那些年他跑滴滴、摆夜市、考消防证,为的是给苏晴一个家,给大姐一份安心。
此刻阳光穿过病房的纱窗,在他后背投下长长的影子,像极了当年在火锅店替苏晴挡住醉汉的身影。
九、时光的褶皱2024 年春节,陈玉兰出院回家,床头多了本牛皮笔记本。
苏晴起夜时,看见书房灯还亮着,大姐戴着老花镜,趴在桌上写写画画。
“姐,怎么还不睡?”
她凑近,看见笔记本扉页写着 “小晴月子餐食谱”,内页画满了婴儿包被的剪裁图,奶粉品牌旁标着 “小晴乳糖不耐,选无乳糖款”。
“当年怀你外甥时,” 陈玉兰慌忙合上本子,耳尖发红,“你妈给我熬小米粥,撒点芹菜叶,香得很。
现在我给你记着,省得你到时候慌。”
她的掌心依旧粗糙,却在抚摸苏晴肚子时格外轻柔,像触碰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苏晴突然想起,2001 年在呼和浩特的小旅馆,大姐也是这样趴在小桌板上写申诉书,钢笔水冻住了就哈气,却把唯一的毛毯盖在她身上。
深夜,苏晴摸着大姐笔记本里的字迹,突然发现每一页边缘都画着小蝴蝶 —— 那是她小时候最爱画的图案。
那些年大姐的付出,从来不是牺牲,而是本能。
就像母亲把爱传给大姐,大姐又把爱缝进她生命的每道褶皱里,化作清晨的一碗粥、深夜的一盏灯、永远别在胸前的平安符。
十、双蝶成茧2025 年夏,苏晴在衣柜深处发现陈玉兰的记账本。
1998 年的记录刺痛双眼:“小晴学费 300 元,借同事 200 元”,旁边画着个皱巴巴的笑脸;2001 年:“去呼和浩特
一、婚事风波2018 年深秋,暖气片在墙角发出细碎的嗡鸣。
苏晴攥着结婚证复印件,指节泛白。
陈玉兰站在阳台,晾晒的棉被挡住半张脸,可苏晴仍看见她捏着衣夹的手在发抖 —— 那是双布满烫疤的手,1995 年为她热中药时留下的。
“小晴,你看看这个。”
陈玉兰转身,手里捧着个红绸布包,里面是母亲的银镯子和泛黄的信纸。
信纸边缘卷起,是母亲临终前的字迹:“玉兰,妈走后,小晴就交给你了。
她心软,遇事爱钻牛角尖,你替妈护着她……”苏晴的呼吸一滞。
母亲的银镯子在阳光里泛着微光,和大姐手腕上的玉镯遥相呼应 —— 那对镯子本是母亲的陪嫁,大姐结婚时只肯要走玉镯,说银镯留给妹妹当嫁妆。
“建军的债务,不是简单的数字。”
陈玉兰声音发颤,“你忘了 2001 年吗?
咱们借遍全厂,才凑够给总局领导送礼的钱,最后打水漂时,你站在三楼窗台……”她突然哽住,转身抹了把眼睛。
苏晴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那年的记忆如潮水涌来:零下二十度的呼和浩特,大姐在硬座上熬得满嘴水泡,却把唯一的热水递给她;回到家发现送礼的钱被骗,她绝望得爬上窗台,楼下的草垛子还带着大姐连夜铺的棉絮。
“他和别人不一样!”
苏晴突然吼道,“他会在我值夜班时熬好粥,会记住我过敏不能吃香菜,这些你都看见的!”
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陈玉兰慢慢转身,眼底是掩不住的疲惫:“我看见他连给你买束花都要挑最便宜的康乃馨,看见他穿了三年的皮鞋开了胶还在补。
小晴,爱情不是熬粥和记忌口,是柴米油盐里的底气。”
窗外,梧桐叶扑簌簌落在母亲的墓碑方向。
苏晴突然想起,母亲去世那晚,大姐抱着她哭到窒息,说:“别怕,大姐在,大姐就是你的妈。”
此刻,大姐的白发在阳光里刺眼,像母亲临终前床头的白菊花。
二、失业之痛2001 年冬,呼和浩特的雪扑在火车玻璃上,像撒了把碎盐。
陈玉兰靠在硬座上打盹,睫毛上凝着水汽。
苏晴看着她磨破的袖口,突然发现她内衣领口露出半截绷带 —— 那是昨天在总局门口,被保安推搡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