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床边,小心地吹凉汤勺,手腕上的膏药贴着后颈 —— 那是上周搬货时扭伤的。
曾经被大姐反对的男人,如今会在凌晨三点起来熬中药,会把药盒按早中晚分类,会偷偷记下大姐所有的忌口。
“阿姨,喝口汤吧。”
他的声音轻得像哄孩子,陈玉兰突然红了眼眶:“建军,当年我不该反对你们结婚。”
张建军摇头,指尖摩挲着保温桶边缘:“是我没本事,让小晴跟着吃苦。”
他低头时,苏晴看见他发间的白发 —— 三十岁的人,鬓角已染风霜。
那些年他跑滴滴、摆夜市、考消防证,为的是给苏晴一个家,给大姐一份安心。
此刻阳光穿过病房的纱窗,在他后背投下长长的影子,像极了当年在火锅店替苏晴挡住醉汉的身影。
九、时光的褶皱2024 年春节,陈玉兰出院回家,床头多了本牛皮笔记本。
苏晴起夜时,看见书房灯还亮着,大姐戴着老花镜,趴在桌上写写画画。
“姐,怎么还不睡?”
她凑近,看见笔记本扉页写着 “小晴月子餐食谱”,内页画满了婴儿包被的剪裁图,奶粉品牌旁标着 “小晴乳糖不耐,选无乳糖款”。
“当年怀你外甥时,” 陈玉兰慌忙合上本子,耳尖发红,“你妈给我熬小米粥,撒点芹菜叶,香得很。
现在我给你记着,省得你到时候慌。”
她的掌心依旧粗糙,却在抚摸苏晴肚子时格外轻柔,像触碰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苏晴突然想起,2001 年在呼和浩特的小旅馆,大姐也是这样趴在小桌板上写申诉书,钢笔水冻住了就哈气,却把唯一的毛毯盖在她身上。
深夜,苏晴摸着大姐笔记本里的字迹,突然发现每一页边缘都画着小蝴蝶 —— 那是她小时候最爱画的图案。
那些年大姐的付出,从来不是牺牲,而是本能。
就像母亲把爱传给大姐,大姐又把爱缝进她生命的每道褶皱里,化作清晨的一碗粥、深夜的一盏灯、永远别在胸前的平安符。
十、双蝶成茧2025 年夏,苏晴在衣柜深处发现陈玉兰的记账本。
1998 年的记录刺痛双眼:“小晴学费 300 元,借同事 200 元”,旁边画着个皱巴巴的笑脸;2001 年:“去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