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似的,说不定也就是做做戏罢了!
谁知道真相会是怎样的!”
他们还说——“要我说呀,这小姑娘的防范心可真差,大晚上的,去那种小黑巷子干什么!”
“早说了女孩子在外面别穿那么暴露吧!
你们看那小礼服没?
短的很呢!”
“那可能真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了!
她这和自作自受有什么区别呀!”
眼泪流过后,人们觉得仁义至尽,开始深究起来被害者的过错。
她被很多人记住,成为了大家嘴里的反面教材。
可本来,最初的新闻里,她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在那天穿得漂漂亮亮的去庆祝了自己二十岁生日。
不要怪受害者的防不胜防,要去怪加害者的罪无可赦。
8一个独居的七旬老人。
凶手没什么良知和人性,老人的白发都染成了血色。
老人年纪大了,但身子骨很是硬朗。
不大但很是温馨的家里布满了打斗的痕迹。
那凶手常用的武器箭弩明显射偏了,插到了客厅里的沙发上。
可老人还是死了,头上,胸口,腿部……身上有着很多处伤痕。
老人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相框,照片里是老人,和他的妻子。
他妻子走的早,老人家里,也只发现了这一张照片。
木制的相框被磨的发亮,让人能想到老人是怎么一遍遍的抱着相框擦拭,抚摸,追忆。
相框上留有磕碰的痕迹,据警方分析,凶手或许是拿了老人的相框,才让老人在打斗中频频受限。
没想到杀人犯又对一个独居老人动手,人们自发地为老人哀悼。
群情激愤。
对凶手,也对老人“不孝”的儿孙。
他们不管老人生活的家里很是整洁,老人身体状态也很是健康,他们只看到老人死了,孤零零的一个人,去世时孩子们却远在数百里外的另一个城市。
他们不去看老人是因为舍不下和亡妻生活过的房子才不愿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不去看邻居们眼中老人的孩子总会拿很多很多东西来看老人,不去看老人去世后他的家人们的悲痛欲绝。
和往常,和很多很多时候一样,他们只看了自己想看到的。
假菩萨,真恶人。
孝之一字,被作为武器,攻向了老人还没走出悲痛的孩子们。
不孝,漠视,阴谋论,老而不养……一顶顶大帽子被扣了下来。
舆论愈演愈烈,直到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