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调查记者。
我不再以“匿名知情人士”的身份,而是准备接受实名专访。
我要亲自站出来,讲述我和陆川尧合作的始末,重点不是诉苦和指责,而是揭露这个行业内部存在的、被资本和流量裹挟下的种种乱象和潜规则,以及我为何最终选择决裂——因为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第三,巧妙引导舆论方向。
将公众的注意力,从我和陆川尧的“个人恩怨”,上升到对“明星失德”、“资本操控”、“行业整顿”等更宏观议题的讨论上。
我要让这场风波,变成推动行业自净的一次契机。
只有这样,我的行为才会被赋予正当性,我的安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小雅,联系《深度观察》栏目的李记者,就说我有猛料要爆,关于陆川尧,也关于这个圈子。”
“公关部,准备一份详细的声明稿,回应近期的污蔑,重点强调我们已经掌握相关证据,将对造谣者追究法律责任。
同时,暗示我们手中握有更关键的证据,会在‘合适的时机’公布。”
“法务部,立刻对跳得最凶的那几个营销号和大V提起诉讼,诉讼请求要高,要打出威慑力!”
指令再次高效地执行下去。
很快,几家主流媒体刊登了对我的专访预告,标题引人注目:“金牌公关苏芒首度发声:我为何亲手‘毁掉’自己打造的神?”
“从造神到毁神:苏芒揭秘娱乐圈资本运作与失德乱象”与此同时,我的律师函也精准地发到了几个带头抹黑我的营销号负责人手中。
舆论场再次被引爆。
这一次,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苏芒作为一个成功的金牌公关,为何要冒着毁掉自己事业的风险,去实名举报一个自己一手捧红的顶级流量?
如果仅仅是为了利益,似乎说不通。
我的专访预告和强硬的法律手段,也让一部分人开始相信,我手里可能真的握有足以扳倒陆川尧的实锤,而且涉及的问题可能远比想象中严重。
“坐等苏芒放锤!
感觉有惊天大瓜!”
“支持苏芒!
娱乐圈早就该整顿了!”
“如果陆川尧真的违法犯罪了,那苏芒举报就是正义之举!”
“那些骂苏芒的,是不是收了钱的水军啊?”
当然,质疑和谩骂声依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