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怡瞳孔猛缩,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半天说不出话。
她用手背擦去字迹,却发现那行字居然是从镜面内反向浮现出来的。
也就是说,它不是写在镜子外侧,而是……在镜子的另一面?
“疯了……我真的疯了……”她喃喃自语,手指颤抖地摸向镜面。
雾气重新弥漫,字迹消失。
这一刻,她再也无法忽视心中的那个声音:镜子里的那个人,不是她。
她冲回房间,翻出衣柜下那个密封箱——是三年前她从法国回国时带回来的随身物品。
她记得里面有一本旧笔记本,上面夹着她大学时期的照片。
她找到那本笔记,抽出照片,照片中她的左眼角有一颗泪痣。
可她现在的脸上,没有。
她颤抖着走回镜前,盯着自己——镜中的那张脸,泪痣在右眼角,和记忆中的完全相反。
她突然想起曾经听说的一种罕见心理错觉症状:镜像否认症候群。
患者会认为镜子中的自己是另一个人,是敌人,是替身。
但这不是错觉。
这是真实的违和,是她的记忆与现实的正面对撞。
她坐在浴室地砖上,后背贴着冰冷的墙,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脑海里开始涌现断断续续的片段——她躺在不锈钢手术台上,一张金属面具般的脸俯视她,电子屏闪动着她的大脑活跃图谱。
耳边响起一个声音:“将E人格导入,替代旧主识别模块。”
接着,一阵剧痛,仿佛整个脑壳被撕裂。
她捂住额头,低声呢喃:“不……不是我选择的……不是我……”这时,梳妆台上的录音笔突然自行开启,一段含糊不清的录音从中传出:“当你开始怀疑镜中的自己时,说明认知滤网已破。
别照镜子,别照任何反光面。
你不是‘她’,你只是她的备份人格……”苏怡如遭雷击。
她脑海中同时浮现两种记忆——一是她在法国读书、回国、车祸、醒来;另一段则是模糊的实验室、无数次认知输入、有人对她说:“你只是个容器。”
她冲出浴室,房间内的镜子全都被绒布盖住——是母亲早就安排的。
她忽然意识到,这一切不是巧合。
母亲早就知道镜子里藏着什么。
她颤抖地掀开客厅的那面落地镜。
镜中那个“她”依旧如常,衣服、表情都无异。
可就在她转身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