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已能流利使用党项语谈判。
他们带来的,不再是战马和皮毛,而是一份《西夏·大宋商学共建协议》,上面用活字印着双方的契约条款。
李明摸着协议上的星痕暗纹,忽然想起穿越时的那个春夜。
那时的他,只是想在古代活下去,如今却在培养改变时代的商业人才。
商学的钟声响起,他望着学堂里认真记账的学生,忽然轻笑——原来,最伟大的商道传承,不是留下多少财富,而是让“商道即人道”的理念,像活字一样,在每个时代的土壤里,不断拼接、生长、绽放。
第十四章:契丹冰鉴宝元二年,辽境上京城的风雪刮过榷场。
李明收到商学弟子急报时,正在活字书局校订《契丹语·商道会话集》,羊皮纸上的密信写着:“辽人禁售战马,称交子为‘宋人的骗术’。”
“通知榷场,用‘以物易物’破局。”
李明对首席弟子王佑道,“把活字印刷的《辽史·耶律阿保机传》摆上货架,再送辽主一套黄金活字——刻着他的年号‘景福’。”
他又取出新制的“冰鉴交子”,纸浆里掺了东北桦树皮,“此交子抗寒耐冻,正合辽境气候。”
半月后,辽主耶律宗真在皇宫设宴,看着黄金活字印的《贞观政要》惊叹:“宋人竟能让木头刻出帝王之书?”
李明趁机递上冰鉴交子:“此钱如辽之冰雪,纯净无瑕,且能在极寒中流通——正如辽宋之盟,历经风雪而不毁。”
“为何愿教我大辽活字之术?”
耶律宗真盯着交子上的星痕暗纹。
“因为商道如契丹的捺钵,四季迁徙,互通有无。”
李明展开《辽宋商路图》,“您用战马换大宋的瓷器,大宋用交子换辽的皮毛,活字与交子,不过是让这条商路更顺畅的车辙。”
是年冬至,辽宋榷场重启,李氏商学弟子发明的“马市契约”被刻在石碑上:“每匹战马附印烙‘星痕马’,病死包赔;每贯交子盖辽宋双印,两国通兑。”
当第一队战马踏过结冰的辽河,李明望着马背上的活字印鉴,忽然想起现代的“跨境贸易协定”——千年前的商道,终究要靠智慧与包容来破冰。
第十五章:东瀛墨韵康定元年,一艘插着“日之丸”旗帜的商船抵达泉州。
日本商人藤原定信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