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虑”抢走她的主管位置,如何“冷眼旁观”她被父母拖走。
评论区一片指责:“那个女主管太冷血了,明知道会有这种后果还不肯让步!”
“看看人家的社交账号,一副胜利者的嘴脸,恶心!”
“女性最大的敌人就是女性,这话一点没错!”
我关上网页,手指微微发抖。
公司内网突然弹出新消息:我的社交账号和电话被人肉搜索,大量谩骂和死亡威胁涌入。
“别理这些人。”
部门经理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公司会发表声明澄清事实。
你要是不舒服可以请假。”
我强撑着工作到下班,回到家后崩溃大哭。
我不明白为什么拼命反抗命运的我,最终还是被卷入了这场悲剧。
三天后,舆论开始转向。
有同事匿名发布了黎碧芸在公司的种种恶行,还有人找出了我前任主管的证词,证实黎碧芸曾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职位。
更重要的是,有网友从法医报告中发现,黎碧芸血液中含有大量抗精神病药物,说明她的精神状态早已不稳定。
网友们再次分裂:“这是个复杂的悲剧,不该单单归咎于某个人。”
“黎碧芸想摆脱原生家庭没错,但她的仇人从来就不是苏晚遇。”
“恨一个比自己过得好的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一周后,我收到一封没有寄件人地址的信。
拆开后,里面只有一张白纸,纸上写着三个字:“对不起。”
我立刻认出这是黎碧芸的笔迹。
我想起商场偶遇时她说的话:“我的仇人从来就不该是你。”
当时的她,是否已经在计划这一切?
信封里还夹着一张小纸条:“犯人希望你能原谅她,她说你会懂的。”
落款是“某看守所狱警”。
我看着这封简短的信,心中百感交集。
最终,我走到垃圾桶前,将它丢了进去。
窗外阳光正好,我打开窗户,让温暖的光线洒在脸上。
“黎碧芸”这三个字,也像那封信一样,彻底离开了我的人生。
我看着窗外繁忙的城市,心想:无论前世今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黎碧芸选择了报复和毁灭,而我选择向前看。
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要走得更远,更高。
或许在另一个轮回中,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