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细微的蓝牙耳机指示灯的微光闪烁。
随即,一丝若有若无的、几乎与背景噪音融为一体的低语,如同蚊蚋振翅,传入我耳中——当然,这得益于我远超常人的听力。
“……目标‘源点’认知突破迹象明显……‘奇点波动’监测数据超出预设阈值……建议……提升监控等级……评估启动‘方舟协议’介入的可能性……”嗯?
源点?
奇点波动?
方舟协议?
我心中微微一动。
看来,这个世界,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我这不经意间展露的一点“小手段”,似乎触动了某些隐藏在暗处的神经。
有意思。
02李文博教授显然是被我那手“零延迟心跳传输”给刺激到了,但碍于面子和那点可怜的权威,他既不肯承认自己看走了眼,也不愿就此罢休。
于是乎,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能让我彻底出丑的“考验”。
“萧辰同学,既然你对量子领域有如此‘独到’的见解,”他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刁难,“这里有一组我们刚从大型粒子对撞机获取的原始数据,极其混乱,信噪比极低。
按照现有的标准模型理论,里面不可能存在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不过嘛,我听说有些‘民科’总喜欢在噪音里寻找所谓的‘规律’,不如你就试试,看看能不能从这堆废数据里,找到那个理论上只存在于某些边缘猜想中的‘幽灵粒子’信号?”
他将一个存满了海量数据的硬盘推到我面前,脸上带着一种“我看你这次怎么收场”的得意。
周围的同学也纷纷围拢过来,准备看好戏。
他们都知道,处理这种级别的数据,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团队,也需要动用超级计算机进行长时间的筛选和分析,而且多半是徒劳无功。
让一个学生,尤其是一个刚刚被斥为“民科妄想”的学生,用实验室这几台性能平平的电脑来找一个“理论上不存在”的粒子,这摆明了就是故意羞辱。
我没有立刻去碰那个硬盘,只是微微闭上了眼睛。
凡人手段,终究落了下乘。
数据流虽繁杂,于我而言,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波动轨迹罢了。
以神识内观,梳理其脉络,寻找那异常的节点……在旁人看来,我或许是在故弄玄虚,或者是在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