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标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小小怪下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知府原本戏谑的嘴脸此时也渐渐变得阴沉下来。“你少在这里危言耸听!”“水灾是天灾,不是人祸,岂是说根除就能根除的。”“你们拍着胸脯在陛下面前保证,能彻底治好江南水患,但我们可没保证过。”“到时候要是根除不了,该罪责的也是你们。”“就是捅到陛下面前,陛下也自会有公论。”闻言,陈良双眼微眯。对方竟然因为排水渠要挖到官员和商贾的家里,便不肯让大家动手。不以解决水患为重,而是以官员和商贾的利益为重。更可怕的是周忱亦是如此,虽然对方说的比较委婉。而知府却将此事说的如此义正言辞,仿佛就是应该的一般。“我问你,挖了排水渠,到时候他们那些官员商贾要是不乐意,要闹事怎么办?”“好,江南官员归我们管,我们就算尽力安抚好。”“那些商贾呢?他们不会来闹事?”...
《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知府原本戏谑的嘴脸此时也渐渐变得阴沉下来。
“你少在这里危言耸听!”
“水灾是天灾,不是人祸,岂是说根除就能根除的。”
“你们拍着胸脯在陛下面前保证,能彻底治好江南水患,但我们可没保证过。”
“到时候要是根除不了,该罪责的也是你们。”
“就是捅到陛下面前,陛下也自会有公论。”
闻言,陈良双眼微眯。
对方竟然因为排水渠要挖到官员和商贾的家里,便不肯让大家动手。
不以解决水患为重,而是以官员和商贾的利益为重。
更可怕的是周忱亦是如此,虽然对方说的比较委婉。
而知府却将此事说的如此义正言辞,仿佛就是应该的一般。
“我问你,挖了排水渠,到时候他们那些官员商贾要是不乐意,要闹事怎么办?”
“好,江南官员归我们管,我们就算尽力安抚好。”
“那些商贾呢?他们不会来闹事?”
“这些难道你就没想过?而且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挖到人家家里。”
“挖到人家家里自然是为了能更好的排水,至于他们愿不愿意,我自有解决办法。”
此话一出,知府当即拍手叫好。
“好!这可是你说的。”
“陈良,你要是能处理好他们的事,我就让你挖。”
“这也是你说的,不过现在必须开始挖。”
“先挖这一条,现在雨势在渐渐变小,先将街道上的积水处理掉。”
随即,陈良命人开始挖。
“住手!”
“陈良,我说了,等你征得了那些商贾的同意再挖。”
“今天挖的这条排水渠不会通到人家家里。”
“但是会通道人家门前,我说的没错吧?”
“人家门前也得征得人家的同意。”
“现在哪来的时间征得他们的同意?况且已经淹死了人,要是再出问题。”
“你我包括巡抚大人,都没有办法向上面交差!”陈良厉声道。
“是你没办法交差,不是我。”知府呵呵一笑。
“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本地知府,和你,和巡抚大人都有关系!”
“陈良,我说了,江南的情况你一个北方人根本不了解。”
“我说没有就是没有,我劝你也别在江南白费功夫。”
“不如趁早会去老老实实做你的御史,跑到这里来治什么水?”
“现在回去请罪,兴许陛下还能留你一命。”
知府眼神睥睨的扫了陈良一眼,随即便要走。
“呵呵,我奉旨来治水,你们都得配合我。”
“捅到陛下那里,到时候看是和你们有更大的干系,还是和我有更大的干系。”陈良淡声道。
说完这句话,陈良当即命人收工。
毕竟此事不急于这一时,现在已经淹死了人。
这一条沟也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自己又不是当地知府。
要着急也更应该是他们先着急。
见陈良如此反应,周忱不满的看向知府。
“杨大人,虽然你在朝里有些人脉关系,但陈良是陛下钦点来江南治水的人。”
“这次陛下决心治水,我们处理不好,陛下要处理也是先处理我们!”
见周忱一脸怒意,知府拱手道:“巡抚大人。”
“不是我不配合,是是在挖不得。”
“再说了,您老不也不同意挖吗?”
“我什么时候不同意了?我说了等省里议案开会,今天要挖让他挖就是了。”
“反正挖出问题也有他顶着,你这么拦着他做什么?”周忱气愤道。
即使对方有些人脉关系,但自己好歹是一省巡抚,洪武年的进士。
是对方的顶头上司。
“巡抚大人,您也知道他是担着干系来治水的。”
此时,巡抚衙门内气氛一片沉重。
杨知府叹了口气,目光中带着些同情般看向陈良。
“陈御史,这件事责任也不能完全在你。”
“起码以后不会在有积水成患,这对江南来说也是一大好事。”
“被土墙压死,这谁也想不到,也许就是我那奴仆命不好。”
说着,杨知府重重叹了口气,一副对张三的死感到万分痛心的模样。
“这件事毕竟发生在我们江南。”
“要说责任,我们都有责任!”
“而我这个当巡抚的更是第一责任人!”
“排水管道还是要继续挖下去,一直到完工也不能停!”
“我亲自同翰林院的各位同僚前往朝廷,当面向陛下呈奏此事。”
……
杨知府府内。
“大事已定,就等陈良戴罪回京。”
“杨知府,该说不说,你可真狠。”
“好歹这么多年的奴仆,说害就害了。”
闻言,杨知府呵呵一笑道:“欲成大事,怎么能够心不狠?”
“我这也是没办法,要是死的是别人,上面追查下来倒是有些麻烦。”
“我这也是为了我们,为了大家。”
众人纷纷点头,举杯相庆。
“这下该挖的也都挖了,水患解决了,陈良那伙人也解决了。”
“哼,他还想在我们这推行他摊丁入亩的国策,真是异想天开。”
“就是,把我们江南当什么了?”
“那等国策,岂不是苦了我们这些当官的?本来朝廷给的俸禄就少。”
“就是,他也是当官的,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对陈良推行国策一事越不满。
“呵呵,各位,这次还好是我的老师将此事告知与我。”
“在江南给他扣个帽子也是上面的意思。”
“原本我不想这么快就有所行动,怪就只能怪那个陈良实在是太咄咄逼人了。”
“就是!这才下江南多少天,都嚣张成什么样了!”
“当年我考取功名之时,也见了些许京官,也没哪个像那陈良一样,如此不近人情!”
众人纷纷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肆意的表达着对陈良的不满。
“杨知府,这件事做成了,以后我们就都听你的。”
“是啊杨知府,你在朝中又有人脉,今天做成这件事,你的老师对你必然是愈发欣赏。”
“说不定,哪天就不是叫杨知府,而是叫杨巡抚了!”
此话一出,众人一个个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顿马屁将杨知府拍的十分痛快。
“杨知府,此次陈良他们的罪责是逃不脱了,那个周忱又是巡抚。”
“他还傻乎乎的要和陈良一起前往朝廷面圣。”
“到时候陛下治罪,他们一个都跑不了!”
“巡抚这个位子,八成真就是杨知府的!”
面对众人的恭贺,杨知府呵呵一笑。
“各位,这话可不能乱说,毕竟周大人在江南向来无甚过错。”
“工作也兢兢业业,如何说换就换?”
话音刚落,杨知府突然话锋一转。
“但是,若是我果真能坐上巡抚这个位置,定然忘不了各位的帮助。”
闻言,众人纷纷笑呵呵道:“哪里哪里。”
“若是没有杨知府,我们这些官还指不定被那陈良搅成什么样。”
“就是,只是当初议案的时候,我们还是通过了陈良的方案,只望杨知府莫要见怪。”
杨知府当即摆手道:“欸!这说的哪里话?”
“我们都在江南为官,多有不得已的时候,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见杨知府并没有怪罪的意思,众人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虽然在江南,是周忱说了算,但是这个杨知府毕竟有些背景。
连周忱都得让他三分,更何况他们这些芝麻官?
“你们应该听说过,陈良敲登闻鼓进献国策一事。”
“当然知道,这小子也是头铁,硬生生改变了取仕的方式。”
“他们此次下来,除了治水,最重要的还是推行摊丁入亩的国策。”
众人瞬间愣在原地。
“什么!在我们江南推行国策!”
“不是,摊丁入亩的国策我也有所了解。”
“要是真在我们江南推行,以后那些赋税不是都归于朝廷直接征收吗?”
杨知府点了点头。
“这可不行!”一名官员当即出声道。
“陛下决定好的事情,岂是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名官员道。
“那该怎么办?若果真如此,我们还能有好日子过?”
一瞬间,众人纷纷将目光集中在杨知府身上。
“杨知府,您的老师,难不成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闻言,杨知府蹙起眉头,随即叹了口气。
“办法也不是没有,只是我一人实难行事。”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将杨知府包围起来。
“杨知府,只要能让摊丁入亩的国策不在江南推行,我们以后唯你马首是瞻!”
众人一个个附和起来。
若是摊丁入亩在他们的属地实行,那他们还有什么贪?
原本朝廷给的薪俸就少得可怜,他们又是要养家的人。
摊丁入亩一旦施行,他们的收入便要大打折扣,这怎么行?
杨知府目光扫过众人,见时机已到,便开口:“各位,要想摊丁入亩不在江南施行其实也简单。”
“让陈良离开江南不就行了?”
此话一出,众人皱起眉头。
“您也说了,他要在本地施行国策,如何便能离开?”
“对啊,而且就算离开了江南,他也会在别的地方试点。”
“我们江南又是朝廷重点关注对象。”
“届时国策施行到我们这,不也是早晚的事?”
杨知府点了点头道:“各位大人忧虑的是。”
“我也跟各位坦白,他这次下来,朝中群臣对他也十分不满。”
“上面原本是想借着治水的事情,让他栽个跟头。”
“但现如今看来,反倒是我们差点被他给害了!”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
“没错,这个陈良简直不要命!”
“他今天能为了治水说出那样的话,届时推行国策,他恐怕什么都做不出来!”
杨知府点了点头,淡声道:“所以,我们必须让他带着过错,甚至担着罪责离开江南。”
“同时也要利用他治好江南的水患,毕竟现在已经开始挖了。”
闻言,众人纷纷看向杨知府。
“杨大人,你有什么好办法?”
杨知府目光一狠,道:“只有再死几条人命!”
应天府,皇宫大内。
“反了,我看他们都想反了!”
朱元璋怒喝一声,将奏本丢在地上。
一旁宫女吓了一跳,朱标当即将奏本捡起。
“父皇,发生什么事了?”
“你自己看。”
朱标皱着眉打开奏本。
“朝廷为了江南治水,拨下这么多钱粮。”
“其中他们贪了多少,咱不用想也知道。”
“现在陈良因为治水,要在他们家里动土,就借此又向朝廷伸手。”
“这些人,我看他们都活腻了!”
朱标看着手中的奏折,眉头越皱越深。
“陈良下去才多长时间,竟然出现这么多问题。”
“这些问题大多应该都是原本存在的,只是陈良发现了而已。”
“现在这些人竟然倒打一耙,联名上疏参陈良一本。”
闻言,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应该是陈良挖的太深,触摸到了他们的痛处。”
“还有这次陈良挖排水通道的事件。”
“最终敲定的是,陈良挖那些商贾的家。”
“这些官员嘴巴上说,为了省里的经济发展如何如何。”
“那些人都还不一定同意呢。”
“就是。”
一时间,房间内众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韩克忠敏锐的察觉到,当即开口:“各位,你们说的不错。”
“治水不是光我们北方官员的事情,那些南方官员也应该参与进来。”
“陈良,我们将他们集合到大厅,看他们又是什么态度。”
陈良目光扫向众人,心知这些带来的官员已经对自己颇有微词。
他当即点了点头,不过多时,众人便聚集在大厅内。
宋琮刚一到场,便叹气道:“哎,好不容易能休息片刻,结果还要被拉来开会。”
“就是,我们可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活。”
“能不能正常扛着脑袋回朝廷还是两说。”
“陈良,是你带的头,那草图画的就是你疏通积水的方案?”
“陈良,你自己觉得可能吗?挖排水渠挖到人家家里,人家能愿意吗?”
“就是,你做事简直不过脑子。”
相比较北方官员心里的埋怨,南方官员则显得更直接。
见状,陈良微微一笑,道:“我敢那样画,自然就有本事让那些官员商贾同意。”
“切,陈良,你就吹吧你。”
“别说他们是商贾和官员,一个个都跟人精似的。”
“就算是傻子看了这草图也不能让你这样干。”
“就是,陈良,你也不换位思考一下。”
“挖深沟挖到你家里去,你是什么滋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对陈良疏通积水的方案表示质疑。
“各位,现在是将深沟挖到他们家里。”
“但积水可是向外排的,你们觉得他们想不想一劳永逸?”
“你这不废话吗?江南年年遭灾,他们每年因为这点破事都得损失点什么。”
“要是能一劳永逸,他们何乐而不为?关键是你有这个能力吗?”
对于众人的不信任,此时,韩克忠亦是带着不解的眼光看向陈良。
“陈兄,你那份草图我看了,规模有些大。”
“他们还有些是祖宅,动土更是天方夜谭,他们怎么会同意?”
见韩克忠开口,众北方官员亦是将心中所想给表达出来。
和南方官员一般,也是提出质疑,只是显得更委婉些。
“欸!你们听听,连韩大人都这么说。”宋琮开口道。
一旁陈安见状,却是呵呵一笑,道:“先不要着急,听听陈良兄怎么说。”
闻言,陈良顿了顿,随即面露难色。
“各位,不是我不信任你们,只是现在还不能跟你们说其中缘由。”
“总之,我有办法让那些官员商贾配合疏通积水。”
“只是明日议案,此事必然要敲定。”
“只要省里敲定了我的方案,一切就都好说了。”
见状,陈安宋琮对视一眼,随即陈安站起身道:“都是为了朝廷。”
“为了百姓,我们自然全力配合陈兄。”
“只是陈兄不跟我们明说,我们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配合啊。”
陈良当即面露难色,皱着眉道:“现在实在不能说,只是我想请各位南方的兄弟帮我一个忙。”
“我们凭什么帮你忙!”
一名南方官员当即开口,随即众人立即附和起来。
见对方反应,北方官员一个个蹙起眉头。
虽然他们对陈良颇有微词,但他们大都是山东考出来的,都是同乡。
他们自己心里埋怨一下也就罢了,自然容不得他人插嘴。
“你们怎么说话呢!陈良请你们帮忙,那也都是为了治水。”
“就是,治不好水灾,我们怎么回朝廷?”
“更何况还要推行国策,水灾这一关过不去,陛下怎么看我们?”
“要是治不好水灾,我们如何回得了朝廷?”
周忱一番情真意切的言论,令朱元璋面色稍安。
“哼!你不用为他开脱!咱有眼睛,咱看得出来!”
朱元璋看着面前这位敢聚众敲登闻鼓,在朝堂上舌战群儒的大胆御史。
和他今日跪在地上一言不发的模样形成鲜明的对比。
“哎,陈良啊陈良,不用这个周忱说,咱也知道这许多事情和你都无甚关系。”
“但你怎么就这么不小心,搞得这些罪名都变成了自己的。”朱元璋内心思索。
陈良这才下去多久,一连死了三条人命,要说都是因为陈良,他自然是不信。
在派陈良下去之前,朱元璋便知道江南水深。
派他去就是指望,他能治水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继而推行摊丁入亩的国策。
但今天,水是治的差不多了,自己倒是担上了这许多罪名。
“陛下!这个陈良上误国家,下害臣民,是个祸国殃民之人!”
“臣斗胆恳请陛下,将此人打入诏狱,以泄民愤!”
此话一出,顿时,一群人纷纷跪倒在地,都是请求将陈良打入诏狱。
见状,一众北方官员想说些什么。
但是陈良身上如今担着的罪责,让他们欲言又止。
“陈良怎么处理,咱自然有定夺,用不着你们在这里瞎操心。”
“咱听说这次拨给江南赈灾的钱粮出了不小的问题,咱还么跟你们算账呢!”
“这就开始参陈良来了,一个个都给咱先管好自己的事情!”
闻言,众人一个个默默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陈良,你方才也听见群臣所说,你就没什么想说的?”
“方才这个周忱也说跟你没关系,都是他的罪责,你怎么看?”
见状,陈良直起身子,道:“陛下。”
“江南一连发生三条人命,不仅是周大人,也是臣的失职。”
“在臣等下江南之前,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
“如今臣一下去便死了人,臣也不知作何解释。”
此话一出,众人面色一变,道:“陈良!你这话什么意思!”
“什么叫你不知作何解释?”
“在陛下面前,你有什么不好解释的?”
“就是,你一下去就死了人,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就是我大明朝的灾星!”
话音刚落,陈良嗤笑一声道:“大人这话不对吧?”
“身为臣子,自然以国本为重。”
“大人为官多年,治国多年,竟然能说出这种话。”
“难不成大人这些年用人也好,罢了也好,都得先找个算命的给那人看看是不是我大明朝的灾星?”
“如果算出来是灾星,大人就不用,是这个意思吗?”
闻言,那人顿时语塞,手指陈良的背影,随即冷哼一声。
“陛下,先说这第一个饿死的人。”
“臣认为,并不是臣一下去就死了人,而是臣下去了,才发现死了人。”
“若是没有臣,这个人或许就算死了一百年,也不会有人知道。”
“一个小小的管粮官就敢欺上瞒下,做出这等事,我大明又有多少管粮官?”
“就此事而言,臣认为,臣等不仅无过,而且有功。”
“陛下尽可以调北镇抚司去各地查案,看再有无类似的情况发生。”
此话一出,众人脸色再次一变。
“这个陈良,竟然撺掇陛下派北镇抚司去各地调查!”
“我看他就是想毁了我们大明朝!”
“哼,陛下不会答应的,谁身上没两个痦子?”
“这一查,不知能牵涉到多少官员!陛下难不成都杀了?”
“陛下表面也许不会答应,但私下说不定早就派人去查了。”
只见龙椅上,朱元璋开口道:“咱要不要派北镇抚司查,这是咱的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