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无数破碎的“程医生”字样。
画框背面用铅笔写着:“我把自己画成了你药片的副作用,而你,成了我画布上最痛的笔触。”
程砚之辞去主治医师职位,在林疏桐的旧画室开设“颜料诊疗所”。
来访者中,有位女孩指着《裂缝》问他:“程医生,您觉得林疏桐小姐后悔过吗?”
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雪,想起她最后的速写本里夹着的机票——威尼斯双年展的日期,正是她吞药的次日。
“她教会我一件事。”
他将一管钴蓝颜料放在女孩掌心,“有些裂缝,是光进来的地方。”
女孩离开后,他打开林疏桐的加密日记最终页,泛黄的纸页上浮现出隐形字迹(用柠檬汁书写):“程医生,当你看到这段话时,说明我终究没能活到双年展。
但请记得,你给的药治好了我的抑郁,而我的爱,治好了你的孤独。”
多年后,一位老画家在临终病床上,将一幅未完成的双人画交给护士。
画中两人相拥,裂缝处却用金色颜料反复涂抹。
护士发现画家的病历:**“程砚之,抑郁症,自愈。”
**窗外的雪静静落下,像极了那年太平间里的白炽灯。
他闭上眼睛,终于听见林疏桐的声音在画布上轻笑:“程医生,你看,裂缝里真的有光。”
程砚之在整理林疏桐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用绷带缠绕的素描本。
撕开绷带的瞬间,一张泛黄的化验单飘落——**“林疏桐,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2019年确诊”**。
<素描本里全是她画的程砚之:深夜伏案设计药物分子结构的侧脸,洗手间镜前吞药时的颤抖,还有他们第一次相遇的雨夜——她蜷缩在急诊室角落,而他白大褂上的血迹未干。
最末页夹着未寄出的信,邮戳日期是她自杀当天:“程医生,我终于明白母亲为什么恨你。
那年我割腕送命,是你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用我的血做实验对照组。
可你不知道,我的血里有缺陷,所有药效都是副作用。”
程砚之冲进药企实验室,发现林疏桐的血液样本被单独封存。
研究员递来文件:“她血液中的特殊抗体意外中和了抑郁因子,但副作用是——”他指了指程砚之手腕的针孔,“加速神经细胞凋亡。”
监控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