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裂缝’中来?
某家三日前夜观天象,见轸宿星芒大乱,料想必有‘文曲星’谪落,不想竟是带着‘司命锁’的奇人。”
他忽然指向楼外的长江,水面上正漂浮着现代的观光游轮与唐代的漕船,船身重叠处激起量子态的涟漪,“昨夜我欲题‘烟波江上使人愁’,却见江雾中浮现出未来的铁塔,塔尖直插云霄,竟比这黄鹤楼高过十倍。”
季风这才想起,现代黄鹤楼重建于蛇山,而唐代黄鹤楼本就临江而立。
他摸出手机,调出谷歌地图,卫星图像上的长江大桥与唐代的渡口岸头在屏幕上重叠,当他将镜头对准崔颢时,画面突然扭曲,竟显示出诗人未完成的手稿——《黄鹤楼》的尾联处,墨迹晕染成一片空白,仿佛被时空橡皮擦去。
“崔兄的诗卡在了‘尾联’?”
王维不知何时登上楼顶,手中捧着《辋川图》残卷,“某家曾听你说,写完‘日暮乡关何处是’后,总觉缺了句能镇住江魂的‘重锤’。”
他忽然看向季风,“小友,你那盒子里可有后世对这首诗的评点?”
手机相册里的《唐诗三百首》扫描件自动翻开,季风找到《黄鹤楼》的注释,却发现尾联处的解析文字正在闪烁,仿佛被某种力量篡改。
更奇异的是,当他念出“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崔颢案头的素笺突然无风自动,墨迹竟顺着他的话音流淌,在纸面上勾勒出现代黄鹤楼的轮廓,飞檐上的霓虹灯与唐代的朱漆相互渗透。
“原来如此!”
崔颢猛然抓住季风的手腕,狼毫笔尖的墨汁终于落下,却不是写在纸上,而是悬停在空中,“诗魂需要‘双时空’的共鸣!
某家苦思多日,不知为何总觉‘愁’字太轻,原来是缺了千年后的‘重’——”他忽然指向江面,现代游轮的探照灯与唐代的渔火在雾中交织,“你看那灯火,既是我眼中的离人泪,也是你眼中的归航光,这‘愁’与‘归’,原是时空的正反面!”
季风感到钥匙扣在腰间剧烈震动,青铜表面的星象纹竟与崔颢笔下的空中诗句共振,形成立体的文字矩阵。
当崔颢写下“千年同此江上愁”时,长江水突然沸腾,无数发光的汉字从水中升起,正是历代诗人对黄鹤楼的题咏,其中竟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