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斤少两的秘密我家卖牛肉,总给别人缺斤少两。
每天早晨,父亲就开始切牛肉。
他习惯性地将称重的秤砣拿在手里,轻轻一晃。
这时候,我知道,一天的“操作”开始了。
每一块牛肉,看似切得平平整整,实际上都有些问题。
我们总是少称一点。
有时候,少得几克,有时候,少得几两。
这些缺少的分量,悄无声息地积累起来。
顾客不一定察觉,或者他们从不计较这些小事。
而我们家,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做法。
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技巧。
父亲总是说:“做生意嘛,少给点没关系。”
在他眼里,少给一点牛肉,根本不会影响生意。
只要顾客还愿意买,剩下的就不重要了。
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止父亲一个人知道。
母亲也参与其中,她总是默默地在旁边看着。
“你可以再多加一点”,母亲曾轻轻地对我说。
但我心里清楚,父亲并没有改变的打算。
我们家的牛肉店,生意一直不错。
不少熟客,每天都会来光顾。
他们不计较斤两上的小差异,只要味道好就行。
每次看见顾客满意地离开,父亲的嘴角会不自觉地上扬。
他从未意识到,做生意的原则可能不止如此。
或许,他们根本没注意到,缺少的那些分量。
但每一块缺少的牛肉,都是父亲心中一小小的得意。
他总说:“赚不到大钱,但能积点小利。”
每一小点积累起来,也许就成了可观的数字。
这让父亲感到安心,也让他觉得生意经营得稳妥。
而我,站在旁边,既有些疑惑,也有些困惑。
我曾偷偷问过父亲:“为什么要少给一点?”
父亲沉默了片刻,说:“这就是生意,懂得变通。”
当时,我还不太明白变通是什么。
渐渐地,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意模式。
看着父亲每日重复着这简单的动作,我心里却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但我没有过多表达,只是默默地看着。
有时,顾客似乎有些不满。
他们会不经意地皱起眉头,或者低声抱怨几句。
但是很少有人会直接提出要求,要求重新称重。
大家都觉得,这些小差别无伤大雅。
我开始怀疑,这样的少称少量,真的没有问题吗?
父亲总是告诉我:“大家都这样,谁会注意这些。”
但我越是观察,越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