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母亲的梳妆台林知夏周淑芬后续+完结

母亲的梳妆台林知夏周淑芬后续+完结

高不可攀的紫色余分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名字上,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一种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这个张姨,或许是解开母亲人生谜团的关键人物。她转头看向妹妹,林知秋也是一脸茫然,显然对这个“张姨”毫无印象。“会不会是妈妈以前的同事或者朋友?”林知秋猜测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有可能。”林知夏点点头,思绪飞速运转。日记里提到,母亲是在1988年3月12日遇到的张姨,那时母亲还在学校任教。结合之前的日记内容,她决定从母亲以前的同事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林知夏脑海中浮现:翻看母亲的信件!那些用褪色丝带绑着的信件,会不会藏着更多关于“张姨”的信息?她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解开丝带,一封封地翻看起来。信封上的字迹大多已经模糊不清,但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依稀可...

主角:林知夏周淑芬   更新:2025-04-21 15: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知夏周淑芬的其他类型小说《母亲的梳妆台林知夏周淑芬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高不可攀的紫色余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名字上,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一种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这个张姨,或许是解开母亲人生谜团的关键人物。她转头看向妹妹,林知秋也是一脸茫然,显然对这个“张姨”毫无印象。“会不会是妈妈以前的同事或者朋友?”林知秋猜测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有可能。”林知夏点点头,思绪飞速运转。日记里提到,母亲是在1988年3月12日遇到的张姨,那时母亲还在学校任教。结合之前的日记内容,她决定从母亲以前的同事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林知夏脑海中浮现:翻看母亲的信件!那些用褪色丝带绑着的信件,会不会藏着更多关于“张姨”的信息?她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解开丝带,一封封地翻看起来。信封上的字迹大多已经模糊不清,但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依稀可...

《母亲的梳妆台林知夏周淑芬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名字上,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一种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这个张姨,或许是解开母亲人生谜团的关键人物。

她转头看向妹妹,林知秋也是一脸茫然,显然对这个“张姨”毫无印象。

“会不会是妈妈以前的同事或者朋友?”

林知秋猜测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

“有可能。”

林知夏点点头,思绪飞速运转。

日记里提到,母亲是在 1988 年 3 月 12 日遇到的张姨,那时母亲还在学校任教。

结合之前的日记内容,她决定从母亲以前的同事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林知夏脑海中浮现:翻看母亲的信件!

那些用褪色丝带绑着的信件,会不会藏着更多关于“张姨”的信息?

她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解开丝带,一封封地翻看起来。

信封上的字迹大多已经模糊不清,但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依稀可见。

林知夏一封封地查看,信件内容大多是些家长里短,琐碎日常,并未提及“张姨”。

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一封信件引起了她的注意。

信封上的字迹与其他信件不同,更加娟秀,像是出自女性之手。

林知夏的心跳开始加速,她有种预感,这封信里一定藏着什么重要的信息!

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抽出信纸。

信纸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信的开头写着:“知微,见信如晤……”知微是母亲的名字。

林知夏屏住呼吸,继续往下读。

信的内容是关于教学经验的交流,以及对生活的一些感悟。

读到一半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眼前——“张姨”!

信中写道:“……最近张姨身体不太好,我打算周末去看望她……”林知夏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

这封信证实了她的猜测,“张姨”的确是母亲认识的人!

而且,信中还提到了“张姨”的住址!

“知秋,你看!”

林知夏把信递给妹妹,语气中难掩兴奋。

林知秋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也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姐,我们去找这个张姨吧!”

周淑芬也凑了过来,看着信上的内容,“你们要去哪里?”

她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妈,我们要去找一个人,她可能知道很多关于我妈的事情……”
烫的东西,从那洞底缓缓涌上来,灼烫着她原本冷静如水的世界观。

她从没想过,那个日日早起包饺子、考试后会轻轻拍她脑袋说“别灰心”的女人,曾站在世界最高学府门前,仅仅一步就能走出的未来,最后却转身走进厨房,拿起锅铲。

她心口翻江倒海,整个人像是被一场不为人知的地震震翻了底朝天。

胸腔里那点小小的愧疚,开始一点一点发酵,最后变成锋利的问号——但她没表达出来,只是更紧了握着手中那本笔记的力道。

她踉跄着回到家楼下,阳光正好,老人们坐在石凳上晒太阳聊天,小孩拖着风筝线奔跑尖叫,世界热闹又正常得出奇。

她却突然停住脚步,站在楼道口,深吸了一口气,喉咙里仿佛有把钥匙咯在嗓子眼,咽不下也吐不出。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她下意识摸出来,屏幕上却只是一条快递通知。

她按灭屏幕,把手机收回去,又抬头看了看那扇熟悉的铁门。

手心还紧紧攥着那本笔记。

指腹之间,摩挲出封皮微微的毛边。

她轻轻推开门,屋内昏黄的光线迎面扑来,还带着一点点陈旧的木头味道——那梳妆台前,那道她还没揭开的暗格,静静地,像是等了她很多年。

她低头,轻声呢喃了一句——“妈,你到底……还藏了多少事。”

昏黄的灯光照在梳妆台的木质表面,木纹曲折蜿蜒,像极了岁月留下的疼痕。

林知夏坐在地毯上,靠着母亲曾经的旧椅子,手里那本泛黄的笔记早已被翻得起了小边角,像被时间咬啃过。

她看了一夜,陈立明告诉她的每一字每一句,如今都压在心口,沉得低潮。

“妈曾经,是为了我们一家……放弃了北上的机会。”

林知夏声音轻得几不可闻,却像铁砧落地,让屋内的空气一滞。

“她说,她不怪,反倒觉得留在家里当老师,也有意义。”

林知秋蹲下,抬头望着姐姐,眼睛泛着红,却强撑着笑,“可是她也会偷偷写信吧?

那一封封……如果没人看见,就永远睡在了暗格里。”

一句“睡在暗格里”,就像把人哄睡的字眼,但却刺伤骨缝。

林知夏抿着唇,缓缓把手里的信件推给妹妹,看着对方一封一封翻开。

信纸脆得像雪后干叶,轻碰一下,就发出细碎
也充满了波澜。

日记的第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1985 年 6 月 1 日,晴。

今天是我成为教师的第一天,心情激动又忐忑。”

林知夏和林知秋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惊讶。

她们都知道母亲曾经是一名教师,但从未听她提起过这些细节。

她们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母亲的青春岁月。

日记里记录了母亲备课的辛苦、上课的趣事、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姐,你看这张照片!”

林知秋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道。

照片上的母亲年轻漂亮,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扎着马尾辫,笑容灿烂。

她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粉笔,正在给学生们讲课。

教室里虽然简陋,但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妈那时候真好看……”林知夏看着照片,眼神温柔,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

日记里还记录了一些母亲未曾提及的心事。

比如,她曾经有机会去更大的城市发展,但却为了家庭放弃了;她曾经为了照顾孩子,熬夜备课,累到晕倒;她曾经为了给学生买学习资料,省吃俭用……读着这些文字,林知夏的心里五味杂陈。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了解太少了。

她一直以为母亲是温柔的、坚强的,却从未想过,她也有过梦想、有过无奈、有过牺牲。

林知秋也红了眼眶。

“姐,我以前总觉得妈妈偏心你,现在才知道,她对我们都一样好……”周淑芬站在不远处,默默地看着姐妹俩,眼神复杂。

她想起自己曾经对林知夏的苛责,想起自己对儿媳的误解,心中充满了愧疚。

她慢慢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林知夏的肩膀。

“孩子,这些年,委屈你了……”林知夏抬起头,看着婆婆突然,林知夏翻到日记的最后一页,上面写着:“1988 年 3 月 12 日,阴。

今天遇到了一个很特别的人,张姨……张姨?”

林知夏喃喃自语,这个名字,她从未听过。

林知夏的心脏猛地一缩,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张姨……是谁?”

这个名字就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日记戛然而止在这个
亲——她曾以为就是一个普通妇人,温和沉默,偶尔絮叨,但从没想过她其实名校在召唤,而她选择了沉默归于柴米油盐。

林知夏揉了揉眉心。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母亲了解太少了,少得像一个走进祖宅的陌生人,随意推开一扇门,结果发现了一座从未涉足的秘密花园。

可为何?

为何她从没提过?

她想知道答案,迫切得几乎有些冒火。

她本能地想着谁能替她补上这段历史——突然,一个名字闪过脑海。

陈立明。

那个葬礼上低调沉默,只笑着说“你妈妈过去是个了不起的老师”的中年男人。

她立刻动身找手机搜名字、查工号,又几个电话打下来,被转了三四回,最终得到一个确切答复:“林老师?

他在四中教学,应该上午最后一节在高三 T 班。”

林知夏当即收拾包出门,连外套都忘了穿。

阳光刺眼,她缩了缩脖子,一路疾行。

四中在老城区,斑驳的教学楼门口贴着“请佩戴口罩”小字,门卫大叔拿眼睛将她从头扫到脚,才不情愿地放她进去。

教室还没下课,讲台上传来低沉稳重的嗓音:“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同学们,这句诗,写的是一个人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脆弱——但这一刻,却最真实最打动人。”

林知夏透过教室后窗,看清了那个站在讲台上的人。

陈立明——瘦削,穿着洗得略褪色的白衬衣,眼角有些细纹,却依然保留着一股读书人的儒雅味。

他站得端正,讲解时偶尔弯腰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动作平稳如常,却有一股让人镇定的安然气。

下课铃一响,学生哄笑散去。

林知夏站在门边,等最后一个学生走出,她才敲了敲门。

“陈老师?”

他回头,目光扫过她脸的一瞬,有些怔住。

“你是……知夏?”

林知夏点头,鼻子忽然有点酸。

“我们能聊聊吗?

关于我妈。”

空气一凝,她几乎能听到墙上风扇“嗡”的一声轻响。

茶水间的小木桌旁,陈立明给她倒了一杯茶。

那是茉莉花干泡出来的,热气腾腾,氤氲着一丝清香。

“这是她以前最爱喝的。”

他抬了一下茶壶,语气低柔。

林知夏没接话,只是拿出那封信和录取通知书,摊在桌面。

陈立明陷入
不孝女!

就知道窝在房间里!

你妈要是还在,非得被你气死不可!”

周淑芬尖锐的声音像一把生锈的锉刀,在林知夏耳边刮来刮去。

林知夏深吸一口气,努力克制着把手中的抱枕砸过去的冲动。

自从母亲去世后,这个家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压力锅,而她和婆婆,就像锅里快要爆炸的两颗豆子。

母亲走后的每一天,林知夏都感觉胸口像是堵了一团湿棉花,呼吸都带着隐隐的痛。

这种痛,不仅仅是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未曾说出口的爱的遗憾,以及,和婆婆之间日益加深的裂痕。

周淑芬总觉得林知夏配不上她儿子,工作忙,顾不上家,对她这个老人家也不够关心,总之,就是各种“不像话”。

今天,林知夏决定整理母亲的遗物,或许,能从那些旧物中找到一丝慰藉,一丝和母亲之间残存的连接。

推开母亲房间的门,一股淡淡的樟脑丸味道夹杂着岁月沉淀的灰尘气息扑面而来。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那么……陌生。

母亲的梳妆台,是林知夏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

她总是偷偷地打开那些小抽屉,试用母亲的口红,把玩母亲的项链,幻想着自己长大后的模样。

如今,这张梳妆台依然静静地立在那里,只是,镜子里映照出的,不再是母亲温柔的笑脸,而是她自己疲惫而陌生的面容。

林知夏轻轻地抚摸着梳妆台光滑的表面,指尖仿佛还能感受到母亲的体温。

她拉开第一个抽屉,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母亲的化妆品,一些已经过期,一些甚至连包装都褪了色。

她拿起一支口红,轻轻旋开,一股熟悉的香味弥漫开来,那是母亲的味道,一种带着淡淡茉莉花香的脂粉味。

林知夏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母亲温柔地给她涂口红,告诉她:“女孩子,要漂漂亮亮的。”

第二个抽屉里,放着母亲的一些首饰,大多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但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回忆。

一条细细的银链子,是父亲送给母亲的定情信物;一枚小小的玉佩,是外婆留给母亲的遗物;还有一对珍珠耳环,是母亲最喜欢的,每次出席重要的场合都会戴上。

林知夏拿起那对珍珠耳环,轻轻地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