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女频言情 > 赵高李斯结局免费阅读大秦隐忍十年,假死始皇求我登基番外

赵高李斯结局免费阅读大秦隐忍十年,假死始皇求我登基番外

魔芋 著

女频言情连载

蒙府。“赵青云真的不打算杀掉胡亥?”嬴政听到铁鹰剑士传回来的消息,脸上充满了惊疑不定的表情。久经考验的始皇帝不能理解。为什么赵青云会在关键时候犯这样的错误。这根本不能算作错误。这是妇人之仁!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是三岁孩童都知道的道理。扶苏既死,唯一能威胁他继承权的就是身负遗诏的胡亥。不宰了,难道留给其他人一个篡位的借口吗?总不能是为了所谓的彰显他作为二世皇帝的宽宏大量吧!“糊涂!简直不可理喻!”嬴政愤怒不已,他看着面前侍立着的蒙毅。却发现自家的肱骨大臣同样面露疑惑,思索着赵青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是啊,赵青云公子上位本就是火中取栗,任何一丝可能颠覆他政权合法性的机会都要斩尽,但他好像并没有这种意识。”“蒙卿所言甚是。”其实蒙...

主角:赵高李斯   更新:2025-04-24 19:2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高李斯的女频言情小说《赵高李斯结局免费阅读大秦隐忍十年,假死始皇求我登基番外》,由网络作家“魔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蒙府。“赵青云真的不打算杀掉胡亥?”嬴政听到铁鹰剑士传回来的消息,脸上充满了惊疑不定的表情。久经考验的始皇帝不能理解。为什么赵青云会在关键时候犯这样的错误。这根本不能算作错误。这是妇人之仁!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是三岁孩童都知道的道理。扶苏既死,唯一能威胁他继承权的就是身负遗诏的胡亥。不宰了,难道留给其他人一个篡位的借口吗?总不能是为了所谓的彰显他作为二世皇帝的宽宏大量吧!“糊涂!简直不可理喻!”嬴政愤怒不已,他看着面前侍立着的蒙毅。却发现自家的肱骨大臣同样面露疑惑,思索着赵青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是啊,赵青云公子上位本就是火中取栗,任何一丝可能颠覆他政权合法性的机会都要斩尽,但他好像并没有这种意识。”“蒙卿所言甚是。”其实蒙...

《赵高李斯结局免费阅读大秦隐忍十年,假死始皇求我登基番外》精彩片段

蒙府。
“赵青云真的不打算杀掉胡亥?”
嬴政听到铁鹰剑士传回来的消息,脸上充满了惊疑不定的表情。
久经考验的始皇帝不能理解。
为什么赵青云会在关键时候犯这样的错误。
这根本不能算作错误。
这是妇人之仁!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这是三岁孩童都知道的道理。
扶苏既死,唯一能威胁他继承权的就是身负遗诏的胡亥。
不宰了,难道留给其他人一个篡位的借口吗?
总不能是为了所谓的彰显他作为二世皇帝的宽宏大量吧!
“糊涂!简直不可理喻!”
嬴政愤怒不已,他看着面前侍立着的蒙毅。
却发现自家的肱骨大臣同样面露疑惑,思索着赵青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是啊,赵青云公子上位本就是火中取栗,任何一丝可能颠覆他政权合法性的机会都要斩尽,但他好像并没有这种意识。”
“蒙卿所言甚是。”
其实蒙毅所言已经有所僭越,是大不敬。
涉及皇家人伦传承,怎是他一个外臣可以置喙的?
但现在形势比人强,如今他和始皇帝是一条绳上的战友,如果他再不为始皇帝出谋划策,那始皇帝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不过,始皇帝能将假死这样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也证明了蒙毅的忠心和人品。
要知道,皇帝之死本就是一场豪赌。
一旦蒙毅犯上作乱将他处理掉,那秦始皇可就真的驾崩了啊。
这是把命都交到了蒙毅手上。
祖龙是何许人也。
堂堂大秦开国君主,2000年帝制开天辟地的第一个皇帝!
深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他,势必要在危局中为大秦帝国找出一条出路,为此他毫不犹豫的将身家性命以及帝国的兴衰成败托付给蒙毅这个臣僚。
这是始皇帝的魄力,更是始皇帝的霸气!
这下,也算是钓出了一群躲在暗处的魑魅魍魉。
只是嬴政没想到,这背后除了他不争气的十八子胡亥和狗一样的赵高作祟外。
竟然还有李斯!
那可是李斯啊!
嬴政深深的感到一股落寞和悲愤。
其他任何人谋反他都能理解,唯独李斯。
这个陪伴他征伐天下,统一六国的知己。
他的心腹谋士,托孤重臣。
可他却在最重要的时候背叛了自己。
嬴政只觉得内心苦涩。
虽说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赵高胡亥,但中间要是没有李斯的点头默许。
一个无法染指朝堂的中车府令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但凡李斯中途制止了赵高的篡位行动,扶苏不会死,赵青云也不会直接进入咸阳,犯上作乱。
始皇帝心头悲苦,有很多话想当面找李斯质问。
但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
赵高已经死在了赵青云之手,这李斯也被押入大牢,秋后问斩。
一口闷气郁结在嬴政心头不得抒发。
“这个逆子。”
“如此大好机会,他竟然还在优柔寡断,他到底在犹豫什么?”
“他到底在等什么,此时不着手登基,难道真的在等胡亥积蓄实力吗?”
“事到如今,既不杀掉胡亥,又放任那些老秦权贵自由出入宫禁,如此自大狂妄,他当真以为这天下是靠一个王贲就能完全掌握的吗??”
这种局势。
别说王贲了,就是他爹王翦来也够呛。
自古财帛动人心,这岂是一时的强权可以压制的?
嬴政冷笑了一声,问站在一旁的蒙毅,“蒙毅,你也是儒家出身,难道学习儒家学说注定只能教出一群软弱无能的人吗,扶苏是这样,赵青云也是这样!
也不看看朝堂上那些吃肉不吐骨头的人会买账吗?”
蒙毅跪地垂首,苦涩回道:“陛下,咱们儒家真不教这个。”
听到这个回答,嬴政更加忧心忡忡:“你说,那些朕的肱骨大臣现在到底在干什么,大秦朝堂是否会掀起一场新的血腥残酷的屠杀。”
“禀陛下,臣以为是的,老秦贵族一旦出宫,必定联合各方势力对二公子发起反攻,二公子在咸阳根基浅薄,又与他们素来没有利益往来,不得人心啊。”
“同时,十八公子也还活着,赵高的余党也并没有遭到清算,李斯的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
“老丞相王绾虽说是大公子的铁杆派,但现在大公子既死,那么拥有遗诏的胡亥公子就成了他的首选,他在老秦人中地位完全不亚于王翦,他若反水,绝对不是王贲可以压制”
蒙毅所言,不过是从侧面肯定始皇帝的猜测罢了。
“你说的不错,为今之计也只有相信赵青云这孩子还留有什么后手了。”
“他既然敢僭越称朕,也许胸中自有丘壑?”
嬴政摩挲着手指,陷入沉思。
他还是不相信这个平日里不显山露水,一朝得势便旗开得胜的赵青云会是个脑子发热的莽夫。
一定有什么别的我们不知道的情报。
问题就出在三川郡!
这些年唯有三川郡发生的一切秦始皇还蒙在鼓里。
“是啊,杀赵高的时候可不见得他犹犹豫豫,对李斯的判决也是雷厉风行,一看就是久经思考。”
蒙毅点头认同。
根本不可能如同表象那样简单。
就算他有三川郡的兵马也远远不够,蒙毅作为情报官员,他当然清楚三川郡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禀赋。
那就不是一个富有的地方。
拿一郡之兵打一国之兵。
就算是始皇帝嬴政,也不敢说这样的疯话。
在嬴政和蒙毅看来,赵青云此刻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
若此局不能破解。
那么赵青云此前得到的所有优势都会土崩瓦解。
“蒙毅,派人发密信给蒙恬。”
“从现在开始,除以蒙府为借口寄出的信件外,一切从咸阳寄送过去的诏令一律视作伪诏,不得听信。”
思虑良久,按住边境三十万大军,已经是嬴政能给赵青云最大的帮助。

“游商啊?”
青年书生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中那一丝期待的光芒也悄然平静。
本以为面前这位黑衣青年是哪家高官子弟。
瞧他谈吐不凡,自己这一身才学终于有了施展之处,说不定还能借此平步青云。
哪曾想,竟是个商贾之徒。
在这被《商君书》理念深深浸透的大秦,商人地位低下,就如同街边无人在意的蝼蚁。
想到这儿,青年书生心里不禁泛起一阵失望。
不过,他好歹也是个读过圣贤书的人,深知“伸手不打笑面人”的道理。
他强打起精神,嘴角扯出一抹略显生硬的微笑,心里默默安慰自己:读书人得有读书人的风骨,可不能失了礼数。
赵青云将青年书生这细微的变化尽收眼底,只是在心底轻轻叹了口气,面上却依旧云淡风轻。
他心里清楚,在这大秦,商人不受待见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倒不如说,整个封建社会,商人在明面上都没什么地位。
解放思想,任重而道远啊。
“敢问兄台,那这《大秦日报》又是怎么回事呢?”
思索了好一会儿,青年书生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微微探身,脸上带着几分疑惑问道。
赵青云无奈一笑,只见他向前一步,轻轻挥了挥手中的折扇,说道:“说起来,这《大秦日报》,便是二公子赵青云的又一创举。”
“据说,这上面会刊载天下各地的新闻要事,朝廷的政令、民生的百态、战事的进展,都会一一呈现。”
“百姓们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大事。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就如同给每一个大秦子民装上了一双能看到千里之外的眼睛!”
青年书生嘴巴微张,疑惑道:“竟有如此神奇?”
“就有如此神奇。”
赵青云肯定的答到。
“你想,一国政令居于庙堂之上,自上而下经过重重阉割,早就变得面目全非。”
“但是只要我们有报纸呢,就可以通过发布官服消息的方式将之传播到整个天下。”
“地方官员的赏罚任命,不同地方山匪流寇的危害程度,部分地区的天灾人祸都通通记载在上面。”
“如此,焉有政令不达其意的道理?”
“真是奇思妙想,为民造福,甚好甚好!赵青云公子真是妙人!”
“哈哈哈。”
“虽名为日报,但起初也只能做到七天发行一次。”
“这样才能保证百姓们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消息。”
赵青云回答道。
报纸啊,这可是舆论杀伤的利器。
那些人不是说他谋逆吗?
但只要自己掌握报纸这一唯一的发声渠道。
那他就不是什么谋逆之人,而是发现胡亥矫诏,奉天靖难的王朝顺位继承人。
呵呵,跟一个现代人玩舆论。
你们还是太年轻了。
赵青云冷笑道。
“如此一来,百姓与朝廷的距离岂不是更近了?”
青年书生感慨道,脸上满是钦佩之色。
赵青云点头表示赞同:“是啊,二公子的这一番苦心,就是为了让大秦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这纸张和《大秦日报》,便是他为大秦铺就的新道路,一条通向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
“二公子仁德,我辈读书人没齿难忘。”青年书生倒是品出些滋味。
就在两人交谈正欢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只见一群士兵匆匆跑过,神色匆匆。
“找到了!”
见到赵青云和王离,他们立刻原地站立,肃穆等待。
青年书生心中一惊,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下意识地往后迈了一步,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赵青云微微皱眉,刚欲开口,还没等他出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密集的鼓点,重重地敲击在众人的心上。
那马蹄声越来越近,最后在店铺门口猛地停下,溅起一片尘土。
看见来人,一直守在门口的盖聂,原本如猎豹般警觉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已经拔出一半的长剑悄然滑回剑鞘,王离也放下手中紧握的两节短枪,脸上紧绷的线条微微舒缓。
原来是韩信啊。
不用怕,自己人。
此时的韩信一身戎装。
只见翻身下马,动作干脆利落,大步迈进店内。
“臣韩信,拜见二公子!”
只见他单膝跪地,膝盖与地面碰撞,高声说道:“二公子,请与我回宫吧,那些人终于忍不住要动手了”
“二公子??”
青年书生瞬间呆立当场,眼睛瞪得滚圆,仿佛两颗即将掉落的铜铃,嘴巴微张,就像一只被定格的青蛙。
他的目光在赵青云和韩信之间来回游移,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似乎想要确认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结结巴巴地说:“二......公子?他......他是......”
韩信这才注意到青年书生的存在,他疑惑地看向赵青云。
赵青云微微摆手,轻轻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露出一抹无奈的微笑。
“韩信你就不能低调一点吗,我可是在微服私访啊。”
韩信倒也洒脱,一拱手。
“抱歉事急从权,下次一定。”
“也罢。”
赵青云耸耸肩,看着青年书生,缓缓说道:“实不相瞒,我便是你方才一直提及的大秦二公子,赵青云。”
青年书生只觉脑袋“嗡”的一声,仿佛被一把重锤狠狠击中,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天旋地转。
他的双腿一软,膝盖像是失去了支撑的力量,差点直接跪在地上。
他满心懊悔,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二公子,还望二公子恕罪!”青年书生哭喊道,生怕赵青云因为自己刚刚那种态度而惩罚自己。
赵青云倒无所谓,伸手将青年书生扶起,温和道:“无妨,你并不知晓我的身份,何罪之有?起来吧,不必如此惊慌。”
韩信在一旁催促:“主公,军情紧急,我们还是尽快回宫吧。”
“走!”
赵青云翻身上马,与韩信一同疾驰而去,马蹄声渐渐消失在远方,只留下青年书生呆呆地站在原地,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胡亥被禁卫带走。
王离的神色已有些许难看,这种局面怎么可以饶了胡亥?
若是将来有人拿胡亥做文章,赵青云这位置可不稳妥啊!
口头上的承认有什么用。
要叛乱的人可不会因为这一点就不判乱了。
王离有心劝阻。
但一想到临走之前,父亲给他的嘱托。
王离一时闭上嘴,不再言语。
赵青云初登大位,正是构筑权威的时刻。
此时他绝不能质疑赵青云的决策。
赵青云知道他内心疑惑,但此刻显然并不是解释的好地方。
他伸出手示意王离稍安勿躁。
随后看向李斯。
“按秦律,李斯大人不仅犯了欺君之罪,更是犯了谋逆的大罪。”
罪无可恕啊。
“罪臣深知罪孽深重,已无颜立于朝堂之上。”
“今日之事,唯李斯与赵高两人合谋而已。”
“还望陛下能看在诸位臣僚兢兢业业的份上,宽仁治下!罪臣再拜,顿首顿首再顿首。”
“李斯啊李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赵青云叹息一声。
李斯也是难得的大才。
好在他还有萧何张良可以入手,都是SSR卡,也不算可惜。
“来人,把李斯带下去吧,等朕登基后再做最后的判决。”
赵青云处理完胡亥与李斯,又面对百官,大声道:“朕深知各位为大秦都曾立下汗马功劳,此前或许有勾结李斯专权误国的嫌疑,但念在各位也是受人蛊惑,死罪可免,关系厉害者罢官废爵,届时就各自回家吧。”
“李斯虽退,朕依旧会重用法家,今日过后,之前发生的事既往不咎,赵高李斯等党羽,均不予追究。”
“另外,朕要告诉各位一消息,自朕以后,我大秦朝堂并不以某家专美,而是奉行实用主义。”
“内儒外法,济之以道,正所谓大秦治世,霸王道杂之,这是朕治理三川郡的经验,从今往后也会作为国策继续推行下去。”
赵青云说话间,意味深长地看向扶苏的老师淳于越。
淳于越和赵青云对视了一眼,脸色流露出狂喜之色。
本以为扶苏公子死后。
儒家将再无出头之日。
结果现如今风头一转,新的秦二世赵青云显然对儒家抱有好感!
这是儒家的机会。
一个超过法家的机会!
二人连忙跪地称赞,口中称颂,向着赵青云的方向不断表着忠心:“陛下仁德!儒家弟子万死以抱陛下恩典!”
大殿之前的儒家门生也都纷纷跪倒,五体投地,跟着喊道:“陛下仁德!千古永颂!”
那些还没来得及自杀的官员们也都喜极而泣,跟着儒生们高呼赵青云乃是仁德之君。
一旁的王离此刻倒有了些许明悟。
表面上赵青云在清算李斯赵高的谋逆之举。
实际上正是借着法家式微之时,大刀阔斧的更改朝廷中的格局。
他虽是赵青云的表兄,但也是今日卯时才见到赵青云。
他也是得到了王贲的指示。
这才半信半疑,搭上整个家族的命运助赵青云登临大位。
最开始他还担心所助之人是个好大喜功之人。
现在看来,赵青云所思所想却是胸中有沟壑,腹中有良谋。
往日里名声不显不过是在藏拙罢了。
真是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赵青云注定是大秦的主宰,是帝国进入全新时代的掌舵人。
而王家也会借着这股风扶摇而上。
一举成为大秦最显赫的军事贵族。
想到这里,王离胸中涌现出一股热血,对赵青云变得愈发忠诚。
此时赵青云还不知道自己继章邯,韩信后又多了一个小迷弟。
简短的朝会很快结束了,赵青云回到内殿,不断盘算着未来的走势。
表面上,他继承了一个大一统的秦帝国。
实际上留给他的却是一个烂摊子。
作为军农复合帝国,一个统一的大秦已经无力进行进一步的利益分配。
军功爵制利处很明显,坏处也很明显。
天下未定之时,军功爵制给大秦培养出了一堆虎狼之兵。
然而天下太平,无仗可打的时候呢?
帝国的年轻一代渴望建立功勋!
这是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
自秦朝建立后不过数十年,就已经发酵成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
所以秦始皇在位时期多次对外用兵。
不仅是为了维护大一统的正当性,同时,也是为了转移日渐加深的国内矛盾。
赵青云深知,这仅仅是个开始。
大秦这艘巨轮,在风雨飘摇中,要驶向他所期望的方向,还有漫长而艰难的路程要走。
王离悄然走进内殿,见赵青云闭目养神,犹豫片刻后,还是开口道:“陛下,恕臣冒昧,今日放过胡亥,臣实在担忧日后会有隐患。”
赵青云缓缓睁开眼,目光深邃地看着王离,微笑道:“兄长,我明白你的意思。”
“朕留胡亥,自然有朕的考量。”
“如今朕初登大位,根基未稳,杀胡亥易,可若因此引发皇室宗亲的恐慌与不安,局面恐难收拾。”
“留他一条性命,既能彰显朕的仁德,又能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所忌惮,以为朕会念及亲情而有所宽容,从而放松警惕,岂不闻若要使人灭亡,便要先使人疯狂?”
“朕不留下一些鱼儿,底下的大鱼怎么可能上钩呢?”
王离恍然大悟,跪地叩首:“陛下圣明,臣愚钝,未能领会陛下深意。”
赵青云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咸阳城的方向,沉声道:“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韩信的骑兵部队随时待命,以应对可能的战事;王贲将军那边,也要密切关注各地军事动态,确保大秦的每一寸土地都安稳无虞,直到朕顺利登基以前,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李斯,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赵青云拔出剑,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李斯。
身为大秦的左丞相。
李斯精通律法,自然知道更改遗诏属于死罪之列。
而且死法残酷,死相凄惨。
他的嘴角流露出一抹苦涩。
“我输的心服口服,无话可说,只是我很好奇,难道公子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谋反的打算吗?”
“剑圣盖聂,莫名其妙的骑兵部队,覆盖整个咸阳甚至整个天下的秘密情报部门,若公子没有野心,李斯是不信的。”
这个李斯,果然可怕。
赵青云心中赞叹,仅仅是从结论推演前因,就已经让他把自己的家底猜了个七七八八。
这样一个人才,却因为选错了道路而惨死。
不得不说真是可悲可叹可笑。
“这一点很重要吗,我身上流着的是始皇帝的血,扶苏暗弱,胡亥乖张,其他公子又默默无闻,那这天下为什么不能让我来坐呢?”
“天下一统下,黔首却并未归心,大秦需要一个新的雄主。”
赵青云心中叹息。
李斯是个人才,如果不是形势所迫他是真的舍不得杀掉。
但无奈,形势比人强。
李斯犯的是足以诛九族的谋反之罪。
不死不足以谢天下。
李斯或许也明白了自己的命运,沉默片刻后,将心底的疑问全盘托出。
此刻赵高已死,胡亥圈禁,王家站队。
他李斯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难道始皇帝的遗诏对公子来说没有一点点约束力吗?”
“如果是真的遗诏,当然有约束力,可这是你和赵高联手篡改的伪诏,我乃大秦二公子,自然有资格替天行道,拨乱反正!”
赵青云面露不屑。
“但是你没有证据证明这是伪诏。”
李斯嘶哑着喉咙,赵青云观察他的同时他也在观察赵青云。
这个蛰伏三川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年轻人在用了很短的时间就颠覆了整个大秦最恐怖的政治力量。
他的手腕,他的野心,他的狠辣与果决,无一不是在展现他那独属于大秦的枭雄气质。
气吞山河,万里如虎!
大丈夫当如是也!
他在赵青云身上看到了一个人的身影,那是青年时期的嬴政。
那时候的嬴政同样身着黑袍,英姿勃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六国在他脚下颤抖,天下被他收入掌中。
李斯不禁恍惚。
“我不需要所谓的证据。”
“但是公子,天下需要一个证据,六国需要一个证据,不管诏书真伪与否,此刻你登基的事实已经是板上钉钉,如果你不能证明胡亥登基的诏书是伪造的话,那么你就是给大秦后世皇子带了个坏头,这个代价你承担的起吗。”
“二公子,你是个聪明人,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赵青云一怔。
李斯说的不错。
谋权篡位固然一时爽,但对后世皇帝继承来说只会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比如唐朝的玄武门继承制。
李世民固然天人之姿,圣君之才,也依旧无法阻止他死后,皇位继承的残酷倾轧。
二公子终究是没有嫡长子那样具有合法性。
今天他得势,造反取得了皇位,那明天他的后人被其他皇子造反丢了皇位呢?
这个头是先帝开的嘛。
自然也成了法理的一部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轮回。
如果他不能在这方面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那么就是在给他苦心孤诣构造出来的大秦帝国埋下一颗隐性的大雷。
他要做的不是简单的皇帝一时爽,死后天下扬。
他的目标是成为仁君圣君,是带领大秦天下万世一系的帝国缔造者。
他的功业必须超过始皇帝!
为此,一点差错,一点黑历史都不能有。
赵青云深吸一口气。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杀了你我一样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
“的确,杀了我一切都好办了,但杀了我还远远不够,只有我完完全全的伏法认罪,才能彻底洗清公子同样谋权篡位的嫌疑。”
李斯摇头苦笑。
“否则,人们总是会怀疑,为什么一个远离咸阳的二公子对咸阳的消息如此敏感,为什么一个穷苦地方的郡守能豢养如此多的私兵,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再野皇族不声不响就得到了大秦军事贵族的支持。”
“历史固然只有一句话,但读史书的人总能抽丝剥茧,从中寻找出历史的真相,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我这个胡亥公子谋逆的亲历者愿意主动投诚!那么公子率兵于咸阳逼宫就可以变成胡亥勾结赵高李斯犯上作乱,害死公子扶苏,二公子根据始皇帝密诏奉旨讨贼!最后为了大局不得不登基称帝!”
“所以,你要用你的性命为我的帝国作担保?”
赵青云微眯起眼睛,打量着眼前这个才情卓著,智谋多变的大秦帝国首席智囊。
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你想要什么。”
“罪臣只求陛下登基后,能宽恕罪臣的亲族,此事皆由罪臣李斯一并承担,他们与此事并无干系。”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罪臣李斯伏唯叩首,再拜再拜!”
“准了。”
“但是李家族人必须贬为庶民,三代内不得为官,孤会赐给他们足够的产业用以生活,如此可否让你安心助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罪臣李斯,叩谢陛下!”
“来人!”
“将李斯押下去,交由锦衣卫严加审讯,待真相水落石出以后,再作决断。”
“喏!”
宫殿外,赵青云的亲卫再度出现,他们从地上扶起李斯,一步一步朝宫殿外走去。
“事到如今,诸位先退下吧。”
赵青云一挥手,诸位大臣如蒙大赦,得到许可后,终于战战兢兢的回到家中。
今天发生的事太快太突然了。
没想到扶苏死了,最后得胜的却不是胡亥。
而是那个默默无闻,平日里毫无存在感的二公子赵青云。
这两拨势力玩的对局段位太高了,信息量也太大了。
他们需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今天的见识。
“舅舅。”
赵青云拱手,对着眼前铁塔一样的汉子行礼道。
“这段时间咸阳的军政要务就先拜托舅舅了。”
“为了陛下,为了大秦,王贲在所不辞!”
“父亲的棺椁停在那里。”
“此番回咸阳,还没有来得及吊唁先帝的遗体,实在是遗憾。”
“公子纯孝,实乃我大秦之幸也,先帝的棺椁正停在寝宫内,不曾移出。”

“驾驾驾!”
“公子公子,陛下这次真的驾崩了!”
听闻这个消息时,赵青云正在院子里舞剑。
他一袭干净整洁的黑袍,手中龙泉宝剑在风中飞舞,流光一闪,剑光蹁跹。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兴冲冲走进院里。
正是他的郡丞尉缭。
消息竟然是真的?
赵青云舞剑的动作一顿,眉间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疑惑。
怎么祖龙的死期提前了,真是天助我也。
今年是始皇三十五年。
一个月前始皇帝焚书坑儒,公子扶苏死谏触怒了始皇帝,下旨将扶苏贬至上郡。
扶苏此行便是诀别。
然而在历史上,始皇帝真正的死期应该还在两年后,在东巡路上驾崩才是。
起初赵青云怀疑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但一想到磕磕绊绊的秦朝要是再玩一出祖龙假死的戏码,那可真是玩笑开的有点大。
于是他让锦衣卫百里加急从咸阳打探情报,终于确定了始皇帝的确已死的消息。
祖龙既死,天下将乱。
赵青云穿越到的是始皇帝不曾闻名的二公子身上。
由于他熟读历史,自然知道始皇帝在意的只有扶苏一人。
作为庶长子,赵青云想要靠才华冲击大秦嫡长子的地位,实在是有些天方夜谭。
然而扶苏软弱,不可扶持。
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大秦帝国,为了自己日后不至于死于胡亥之手。
所以赵青云另辟蹊径,穿越后不久,他就奏请始皇帝,将自己送到远离咸阳中枢的三川郡历练。
此番历练,赵青云不仅薅走了朝堂上精通律法政务,却一心摆烂的尉缭,还顺手把当时名声不显的章邯一并撸走。
要知道这章邯可是带着大秦刑徒就能吊打起义军的人才啊,要不是遇到了西楚霸王,大秦说不定真能在他的手上再续辉煌。
这些年,赵青云苟在三川郡,牢记刘伯温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思想。
将小小的三川郡打造的如同铁桶一样。
在赵青云的指导下,三川郡大力发展工商业,陆续造出了琉璃,细盐,砖瓦,肥皂等珍稀之物,靠着这些物件和六国贵族贸易,赚的盆满钵满,肚里流油。
他还在江湖上发布招贤令,招揽能人异士,广收门客,美人金箔好酒好肉招待,笼络了一大批江湖奇人。
比如他前世心心念念的大秦第一剑客盖聂。
等工商业发展的差不多了。
他一合计,又咬咬牙出海,花重金派人沿着黄河出海口一路南下,历经千辛万苦,靡费繁重,终于寻到了一些后世才有的高产作物。
极大的提高了三川郡的粮食产量和农业收入。
更后来,他甚至还招徕方士,研制火药,顺着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思路,终于研制出了可控的火药武器。
现在这些火药武器作为他的杀手锏,配备在专业的神机营中,由心腹章邯亲自把控。
可以说,现在的三川郡和整个大秦帝国相比,已经有了十足的代差。
看起来是一矿打九矿,实际上这一矿的含金量不知道有多高。
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远在咸阳的始皇帝对三川郡的变化毫无印象。
甚至几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远在他乡的庶长子。
赵青云原本的想法是等始皇帝东巡驾崩,胡亥搞死扶苏以后,自己就以奉天靖难为名进军西都,马踏咸阳。
三川郡军容强盛,咸阳城内还有他的内应,拿下胡亥赵高之流简直是易如反掌。
至于李斯嘛,这个人还算是个人才,留着还有用处。
但现在,情况出现了些许变化。
嬴政提前去世,扶苏还在发配上郡的路上,朝堂虽然仍旧由李斯把控,但胡亥和赵高依然可以是他的心头之患。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扶苏。
扶苏不死,他赵青云继位就名不正言不顺。
也只有等扶苏死了,他才能将姓名唤作是赢青云。
赵青云思索片刻,他回望着身边静默不语的白衣门客,沉声道:“盖聂先生,锦衣卫由你全权负责,咸阳地方也从来都是情报探查的重中之重,确定没有疏漏吧。”
“禀告公子,这段时间的所有情报都采用明暗双线的形式汇报,基本不会出现差错。”
“很好,现在赋闲休息的百户约几位?”
“休假中的百户约十数位。”
“好,你亲自去挑选七八个精锐百户,备好武器弹药,听候调令。”
“是!”
盖聂冷着脸,领命去了。
赵青云满意的点点头,他按照明代制度建立的锦衣卫既是情报部门,也是他的亲卫队。
锦衣卫核心人员都是由他亲自培养的百战精兵组成,忠诚度爆表。
赵青云让他们站着死,他们就不可能躺着生。
这批眼线覆盖整个帝国,加上章邯精心调教出来的三千神机营和韩信带出来的五千白马义从,构成了赵青云争霸秦末天下的底气所在。
“郡丞,你说朕能成功吗。”
深耕多年的土地终于要结出丰硕的果实,赵青云心情大好,一时言语不禁轻佻起来。
“陛下德行广布,恩威并重,自然万事顺遂,所向披靡,此番晋位咸阳,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泽披世人,于江山社稷有功,于生民治世亦有功!”
“想那公子扶苏,尽信儒家,软弱无能,上不能承担祖宗基业,下不能安抚黔首庶民,陛下奉天靖难,实乃顺天应人,再造华夏之举啊。”
尉缭拱手再拜,言辞激动,显然为自家公子的豪言壮志而感动。
想当初在始皇帝一朝时,自己无心党争,落得人嫌狗厌的境遇,直到遇到二公子赵青云,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这么多年来,他尽心辅佐赵青云公子,将三川郡打造成乱世桃源。
赵青云每一次天马行空的构想,每一项骇人听闻的工程,都为三川郡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收益。
他是看着公子长大的,也是看着公子一步步从软弱自卑的贵族弃少转变为杀伐果断,运筹帷幄的三川郡主政。
在他的眼里,若赵青云不登基,这个天下就再也没人能继承大秦的囯祚了。
而现在,在他的有生之年,机会终于来了!
赵青云同样豪情万丈。
“尉缭!”
“臣在!”
赵青云负手立于石阶之上,眺望咸阳方向。
“令章邯调拨神机营左右哨各三司并入韩信麾下,令韩信率三千白马义从,备齐连弩火铳,随朕摆驾咸阳。”
“扶苏不死,天下尚未大乱,此番朕亲赴咸阳,一方面是为朕这便宜父亲吊唁一番,另一方面也好在咸阳浑水摸鱼,试试能不能玩一手釜底抽薪。”
“若这老秦人乖乖配合倒好,若冥顽不宁,朕也不介意亲手开启秦末乱世,生生再造一个新的大秦!”
“陛下圣明!”
尉缭拱手,老泪纵横。
帝国的奠基人已经逝去,但新的太阳已然缓缓升起。
大秦帝国,要变天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