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但往往是老师已经讲完了,他还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急得他满脸通红,手心直冒汗,回到宿舍后,他会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手语,直到深夜。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仅仅用了两个月,他便熟练掌握了手语,让老师都感到十分错愕。
<在接下来从四年级到初中毕业的五年里,他始终是班内的佼佼者。
每天清晨,当其他同学还在睡梦中时,他就已经起床,在操场上背诵课文;夜晚,宿舍熄灯后,他会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复习功课。
他的成绩从未出过前两名,家中的土墙上,贴满了他用努力换来的奖状。
在县城的学校里,他见识到了伙伴们生活的奢华。
他们餐食鱼肉,随便丢掷馒头,与他的清贫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明白自己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也深知家境窘迫,因此将生活费压得低得不能再低。
每天,他的主食是馒头薄粥,偶尔打一份青菜,都要在心里思虑再三。
老师看他生活艰苦,十分怜惜他,经常邀请他去家里便餐。
每次去老师家,他都充满感激,老师的和蔼慈祥,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至今仍念念不忘。
学校每月放两天假,他很想回家,去见见父母和弟妹,可两元的车费对他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让他踌躇不已。
于是,他决定徒步走回家。
几十里的路,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漫长而艰难。
清晨,天还没亮,他就出发了,沿着乡间小路,一步一步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他顾不及满脚的血泡,也不在意鞋底磨出了大洞,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快点回到家。
饿了,就啃一口随身携带的馒头;渴了,就到路边的小溪里捧口水喝。
当他终于走到家时,已是黄昏,看着熟悉的家,他满心欢喜,咿咿呀呀地用手语告诉亲人他在学校里生活得很好:每天都吃得饱饱的,老师也对他很好…… 看着他瘦削的脸,母亲心痛不已,然而家徒四壁,她却无能为力,只能把这份心疼深深地埋在心里。
第二天一大早,他喝完母亲给他煮的一大碗面条,那面条里,饱含着母亲浓浓的爱。
他剪了块硬纸板垫在脚底,减轻走路时的疼痛,又抱一罐家里腌的老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