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拥有金属翅膀的生命体展开翅膜,穹顶废墟的尘埃在磁场中排列成沃森-克里克双螺旋结构,其碱基对序列竟对应《蓝色多瑙河》的弦乐总谱 。
混生体用人类指节敲击虫族碑文的刹那,火星地壳传来37Hz的震颤波。
虫族考古学家后来发现,这种震颤频率与人类胎儿心跳、量子计算机纠错频率、以及银河系旋臂的密度波完美同步。
在混生体铸造的青铜-硅基纪念碑上,惠特曼诗句与虫族算法以分形结构无限嵌套,每个字符的纳米凹槽中都囚禁着正在经历波粒二象性挣扎的光子 。
当播种舰群启程前往英仙臂时,混生体在火星北极留下最后的创作:用液氮冻结的《摇篮曲》量子云。
任何经过的星际文明都能从中解码出两种历史——人类用CRISPR编辑蚯蚓基因的实验室日志,与虫族将《草叶集》编译为光年级武器的工程蓝图 。
在第七旋臂周期的午夜,银河系所有量子计算机突然自发运行起莫扎特未完成的《安魂曲》,其音符间隔恰好等于虫族聚变堆的脉冲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