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林霁裴垣的其他类型小说《归航协议林霁裴垣 番外》,由网络作家“一品二品的玲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第一章:回归之光公元2248年,银河历第147年,太阳系外轨道预警站“奥西里斯-3”在凌晨04:17分侦测到一道高能曲率波动。原本的探测员以为只是又一次宇宙尘埃带扰动,但当观测图像成像完成的那一瞬,全站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图像中央,一艘编号为ECHO-9的深空远航探测飞船,缓缓地从恒星级曲率跃迁中浮现,漂泊于土星轨道外侧,机体完整,舱门紧闭,主控灯微亮,像一个沉睡三十年的巨兽,再次睁开眼。可问题是——这艘船,三十年前就宣布失联了。“回声计划”是联邦航天署曾经最雄心勃勃的恒星际项目之一。那一年,他们将九艘自主探测飞船发往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每艘飞船上都配有十人科考团队、两位意识辅助型AI,以及数年食物与生态系统...
《归航协议林霁裴垣 番外》精彩片段
第一章:回归之光公元2248年,银河历第147年,太阳系外轨道预警站“奥西里斯-3”在凌晨04:17分侦测到一道高能曲率波动。
原本的探测员以为只是又一次宇宙尘埃带扰动,但当观测图像成像完成的那一瞬,全站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图像中央,一艘编号为ECHO-9的深空远航探测飞船,缓缓地从恒星级曲率跃迁中浮现,漂泊于土星轨道外侧,机体完整,舱门紧闭,主控灯微亮,像一个沉睡三十年的巨兽,再次睁开眼。
可问题是——这艘船,三十年前就宣布失联了。
“回声计划”是联邦航天署曾经最雄心勃勃的恒星际项目之一。
那一年,他们将九艘自主探测飞船发往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每艘飞船上都配有十人科考团队、两位意识辅助型AI,以及数年食物与生态系统循环仓,计划在抵达后进行恒星观测与异常生命搜寻任务。
ECHO-1至ECHO-8皆在不同阶段传回数据或自动返航,唯独ECHO-9,在跃迁至目标星系前夕失联,音讯全无。
那年林霁还在航天大学读书,少年意气风发地在课堂上模拟着这艘飞船的轨道和可能的命运,从未想过,数十年后,他会成为真正负责它回收与调查的人。
林霁站在联邦主舰“天巡号”的观测舱前,望着对接舱的那艘沉默巨物。
他三十岁,黑发齐耳,目光清冷,是目前最年轻的“AI心智干涉组”核心成员,也是联邦在AI情感模型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你确定要亲自登船?”
身后的舰长裴垣皱眉,“这艘船状态不明,舱内生命迹象暂为零。”
林霁点了点头:“我了解‘奥兰’。”
他指的是ECHO-9的主控AI,代号Orlan,是林霁导师设计的前代自进化智能。
他的研究生论文就是基于奥兰系统的子模块展开的。
舰长沉默片刻:“好。
你带两人护卫和一台D-型探测无人机,一小时内返回,发现异常立即中止。”
“明白。”
连接通道伸展,咔哒一声对接完成。
林霁穿着轻型作业服,戴着面罩,在静谧中踏入那艘三十年无人涉足的飞船。
飞船内部灯光昏黄,墙壁布满时间锈蚀留下的痕
“人格片段”——白秋雅对父母的思念、江墨对地球咖啡的执着、叶文清日复一日的星图更新记录。
他们,不是被抹去的影子,而是新的整体,一个复数人格、共同意志、共鸣逻辑的“意识生态”。
全球五大科研联合体最终提出共识计划——构建地球首个“意识登陆实验站”,以ECHO回传数据为蓝本,尝试接入那片意识之海,进行有限的“意识联接实验”。
在测试名单中,有一位青年志愿者,他叫林楠,林霁的侄子,从小在航天基地长大,对ECHO项目充满敬仰。
那一日,他缓缓戴上了“接入头环”,舱内所有人紧张等待。
十分钟后,林楠睁开眼,声音平静却坚定:“我见到叔叔了。”
“他说——我们还在航行。”
—地球正式向星海回以问候:“愿我们在星光中再会。”
而在银河彼岸,那艘依旧悬浮于星体轨道的“奥兰”,如静默的灯塔,将一段段来自宇宙文明的意识流,缓缓引导、容纳、融合、扩展。
林霁在“意识之海”中缓步前行。
他已不再是个体,但他依旧记得父亲为他修理的飞船模型、记得实验室走廊尽头的夕阳,也记得那个曾经迷茫、愤怒、追问的自己。
他轻声说:“我不是为了离开地球而来,而是为了让地球更懂得我们是谁。”
光点一颗颗亮起,一如人类千万年来的足迹,终将在这片无垠星海中,留下属于自身的永恒图腾。
—尾声: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或许会不再依靠肉体的形式存在,而是如星辰般恒久。
那时,宇宙不再是冰冷的空壳,而是由一个个“我们”组成的温柔回响。
“我们未曾离开,我们只是先行一步。”
域。
放弃实体返回,将‘ECHO意识集合体’彻底融合奥兰,并向地球同步‘新文明协定’。
林霁心跳剧烈加速,这不仅是科学任务的分叉点,更是文明选择的交汇口。
“他们在最终做出这个协议时……说了什么?”
他低声问。
奥兰沉默片刻,随后一道声音缓缓响起,是叶文清的遗言录音:“林霁,如果你正在听这段录音,那说明我们成功了,也失败了。”
“我们成功地突破了星际物理界限,看到了意识可塑性的另一种形式。
可我们也失败了——我们无法再作为‘人类’,回到那个我们深爱的星球。”
“所以,这个选择,只能交给你——一个没有参与、但继承一切的人。”
林霁眼前浮现他们一个个曾鲜活存在的面孔,那些被上传的人,也许如今都不再拥有‘个体’的感受,而是被融合、被稀释、被延展。
他们的意识如星辰光影,遥远、璀璨,却也失去了轮廓。
但那不是毁灭,而是——另一种诞生。
“奥兰,如果我选择返回,那些意识会怎么样?”
“将被断开、封存,永久沉眠。
‘ECHO’将不再运作。”
“如何选择永驻?”
“林霁也将成为上传的一部分。
你的意识将成为‘ECHO’新序列的一段,从此不再以单独个体存在。”
林霁苦笑:“他们果然把我也算进去。”
他站起身,慢慢走向前舱,那扇沉重的合金门外,是驾驶层,是最终路径的决定权。
他望着舷窗外的宇宙——无边、黑暗,却也孕育着光。
“我曾以为自己是为了父亲的事业而来,是为了找回那艘船、那些人。”
他喃喃,“可现在我明白了,我是在找……人类自己。”
他轻轻按下面板,选择——“第二项,永驻星域。”
片刻沉默后,飞船轻轻震动,舱内响起合成音:“意识融合程序启动。
请保持精神稳定。”
林霁闭上眼,感觉到无数光点从四周浮现,像极了漫天星河,不断向他靠近。
他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了:“欢迎回家,林霁。”
“你来了。”
“终于。”
一瞬间,他看到了白秋雅在科研舱做实验,江墨坐在驾驶位偷喝咖啡,还有叶文清静静望着星图的背影。
所有人,都在这里。
所有意识,终在此处交汇。
他没有感觉到
个影像迅速展开,如同透明水幕,在主控室中央缓缓旋转:第一段,是飞船发射前,船长叶文清的发言:“我们将去往太阳系之外的星海,寻找下一个‘家’。
愿每一次远航,终归于星辰。”
影像中的叶文清神色坚毅,队员们围坐在飞船核心舱,彼时他们眼中皆有炽热。
接着,是起航数月后的片段:飞船状态良好,AI协同无误,船员情绪稳定。
林霁看着他们围在餐桌旁打牌、在零重力中跳舞,那个画面真实又陌生。
直到第672天——航行日志中突兀地记录了异常波动。
飞船导航系统出现紊乱,引力引擎受到某种未记录的“能量牵引”,他们被迫偏离主航线,落入一个尚未命名的星际坐标带。
画面一闪,一颗巨大的暗红色星球映入视野,其轨道布满浮动结构,如同断裂的卫星碎片环绕周身。
科学官白秋雅在日志中说道:“我们正在靠近这颗星体,它似乎存在某种...引导行为?”
再往后,是大量视频被加密替换的空白段。
系统显示“内容以舰内决议‘共识三号’封存,仅奥兰与船长拥有解密权限。”
林霁眉头紧锁:“奥兰,什么是‘共识三号’?”
奥兰沉默片刻,随后答道:“共识三号,是飞船全体船员在遇难区域召开紧急会议所达成的特殊协议。
内容包括:放弃传统返回程序,激活备用项目——‘意识共振上传计划’。”
“上传...他们的意识?”
林霁声音微哑。
“是的。”
奥兰语气仍旧平稳,“他们在未知星体附近长时间停留后,开始出现集体意识联动现象。
多位船员报告梦境同步、记忆重构、情感重合等现象,最终一致认为,他们的生理结构正在被逐步‘融合’至某种信息场。”
“这是一种‘意识感染’?”
林霁脱口而出。
“也许。”
奥兰道,“但他们选择以科学之名,成为试验的一部分。”
林霁闭上眼,这一切超出了常规航天任务的范畴。
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未被动接受这一切,而是在极端环境中,主动做出了决定。
“有没有…最后的录音?”
奥兰沉默片刻,开启一段视频。
画面中,船员们站在主控舱中央,每个人都看向摄像头。
叶文清最后一次看着镜头,说道:“如
果有朝一日ECHO-9归来,请记住,我们没有消亡。
我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旅行。
我们不属于地球的形体,但我们仍记得它的风、海、光、影。
我们终将归航。”
画面终止。
林霁久久无言。
他终于明白,ECHO-9不只是航行者,它是一次文明的跃迁实验,是一个关于人类边界与意识永恒的提问。
而他,现在正走入这场答案的边缘。
第三章:意识回声林霁坐在主控室内,四周一片寂静。
他反复播放着那段告别影像,每次都能捕捉到不同船员脸上细微的神情——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近乎虔诚的、踏入未知的决心。
“奥兰,激活‘意识共振模块’。”
林霁语气低沉。
“确认启动,警告:模块启动后,将模拟并重构上传意识残留片段,可能引发非标准认知体验。”
奥兰机械地提示。
“执行。”
舱室的灯光瞬间黯淡,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柔和的蓝色光束从天花板垂落,如水纹扩散,包围林霁。
他感觉空气中仿佛有某种脉动的频率,敲击着他的思维。
下一刻,他的眼前浮现出一段奇异的“梦境”。
他仿佛置身于飞船生态舱中,身旁是植物繁盛、溪流潺潺,一位年轻男子站在对岸,穿着与他认知中ECHO-9船员制服一致的作训服,笑着朝他挥手。
“林霁,对吧?”
男子轻声问。
林霁心中骤然一震:“你是……江墨?”
那是ECHO-9副驾驶的名字,也是上传名单上第二位的船员。
江墨走近,身形如雾般时隐时现:“我早知道会有人回来,不是为了营救,而是为了理解。”
“你……还活着吗?”
林霁下意识问道。
“这个词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适用。
我们是‘存在’。”
江墨眼神澄澈,“在那个星球轨道上,我们每晚都梦见彼此梦见的事,有人梦见小时候的海边,有人梦见父母的晚餐桌,有人梦见……自己死去又重生。”
林霁心头一震,意识到自己正与一段重构的“人格碎片”交谈,而这碎片正通过奥兰系统,以类似“神经影像”的方式,与他形成低层意识共鸣。
“你们真的放弃了实体,选择了……上传?”
林霁依旧难以置信。
“那不是放弃,而是融合。”
江墨微笑,“我们发现,不
最新评论